宋朝无论是在文艺生活还是生活品味都是一流的 , 那么业余的体育、休闲运动有哪些呢?
【【历史故事】宋朝在文艺、生活品味都是一流的,业余的体育、休闲运动有哪些】众所周知 , 当初高俅发迹就是因为球踢的好 , 所以一下子改变了命运 , 这种现象的背后显然可以有很深的解读与认识 。 从上到下注重体育和娱乐活动是这一根本 , 正因为体育和休闲活动的整体风尚 , 让北宋人的业已生活十分丰富 。
文章图片
元宵节上的上竿表演 , 引得围观百姓大呼小叫 。
从元宵节时“正月十五日元宵 , 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 , 开封府绞缚山棚 , 立木正对宣德楼 , 游人已集御街 , 两廊下奇术异能 , 歌舞百戏 , 鳞鳞相切 , 乐声嘈杂十余里 , 击丸蹴鞠 , 踏索上杆 。 ”
这个就是对于正月十五体育项目的一个场面描写 , 此外还出现“自早呈拽百戏 , 如上竿、跳索、相扑…… 。 ”“殿前两幡竿 , 高数十丈 , 左侧京城所 , 右侧修内司 , 拾材分占 , 上竿呈艺解 。 或竿尖尖立横木 , 列于其上 , 装鬼神 , 吐烟火 , 甚危险骇人 。 至夕而罢 。 ”
文章图片
因此这种踏索的高难度技巧表演弹跳和腾越高难度项目把观众往往吓得大呼小叫 。 上竿项目在彼时也叫“爬竿” , 不但惊险而且相当刺激 , 配合着烟火等绝活 , 让这种最初的“杂技”给北宋的表演带来惊奇 。 当时著名的两本笔记《梦华录》和《梦梁录》都有相关细致记载 , 包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都可以看到一些场景 。
如“艺人或男或女 , 皆红巾彩服” , 然后在竿子上表演绝活 , 于是出现了“又有村落百戏之人 , 拖儿带女 , 就街坊桥巷呈白戏使艺 , 求觅铺席宅舍钱酒之资 。 ”
水上秋千 , 让河流上的景致更加丰富多彩 。
“水秋千”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上荡漾秋千的意思 。 但是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很难 。 这项活动的最初似乎由赵匡胤锻炼军士操练水战而来 , “掷银瓯于波间 , 令人泅波取之 。 ”由于水上活动的增多 , 甚至产生了许多相关词语 , 如“弄潮” , 如苏轼的“吴儿生长狎涛澜 , 冒利轻生不自恋怜 。 ”说的就是这种水上相关玩乐活动 。
文章图片
《东京梦华录》中将“水秋千”的场面惊险记录的颇为完整“有两画船 , 上立秋千 , 船尾百戏人上竿 , 左右军院虞侯监教 , 鼓笛相和 。 又一人僦秋千 , 将平架 , 筋斗掷身入水 , 谓之水秋千 。 ”显然在书上荡秋千可不是很好玩 , 而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具有冒险的一种竞技项目 。 “以父母所生之体 , 投鱼龙不测之深渊 。 ”说的就是这种风险 。 但是由于这种技艺惹得群主十分喜爱 , 且人山人海的观望下 , 让许多“弄潮儿”乐此不疲 , 最热闹的时候宰相带头组织观看 , 可谓非同凡响 。 《梦华录》中曾记载了热闹的场面“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 , 虽风雨亦有游人 , 略无叙日矣 。 ”
东京梦华录
文章图片
从武术表演到各种舞蹈 , 体现了北宋人怎样的审美?
后世的人都说北宋是文弱的 , 理由是北宋那么多文人 , 和宋太祖的防备武将的国策所致 ,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 , 在当时武术的表演还是颇为盛行的 。
“乐部举动 , 琴家弄令 , 有花妆轻健军士百余 , 前列旗帜 , 各执雉尾蛮牌木刀 , 初成行列拜舞 , 互变开门夺桥等阵 , 然后列成偃月阵 。 乐部复动《蛮牌令》 , 数内两人 , 出阵对舞 , 如刺击之状 , 一人作奋击之势 , 一人作僵仆 。 出场凡五七对 , 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 。 忽作一声如霹雳 , 谓之爆仗 , 则蛮牌者引退 。 ”
相关画面
文章图片
显然这种表演是具有“实战性”的 , 北宋虽然文弱那只是一种风度 , 真实的原因是 , 民间身怀武艺的高手层出不穷 , 不然如何出现那么多“好汉”?有的武术表演很是具有操练演习的样子 , 甚至是排兵布阵 。 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这些“武林高手” , 在民众的围观下显得更加有劲头 , 一套组合拳外加一套武器把式引得百姓拍手叫好 , 真是好不热闹 。 然后为了表达对这些“好汉”的表演纷纷拿出铜钱进行“赞赏” , 跟今天“直播”还有那么一点类似 , 所不同的是 , 他们从来都不喊“老铁 , 双击666”或者“给大哥点点关注” 。
- 【历史故事】李世民为何要将自己16岁的女儿嫁于55岁的尉迟恭
- 【爱历史】明朝初年的火器虽比较粗糙却也被禁止私人持有
- 【历史故事】假如关羽不这么高傲,让马超在上庸呆着,情形会如何?
- 【历史故事】今天我们走进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的人生
- 【就爱时尚】无袖衫搭配百褶裙,打造蜜糖女孩般的可爱。
- 【爱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
- 【历史故事】民间故事:老汉与美貌少妇的故事
- 【历史故事】“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一生
- 【爱历史】说起魏丑夫,必谈“昭王母”
- 【历史故事】“残暴”的黄巢,为我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1000年“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