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
在民间有不少关于他诛杀唐朝官员接济百姓的故事 , 也有不少关于他攻破唐朝城镇后大肆屠杀百姓 , 甚至是杀人以做军粮的记载 。
虽然黄巢杀人以做军粮的记载存疑 , 但有关他多次屠城记录的可信度却极高 ,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黄巢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 。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 , 便是“残暴”的黄巢 , 为我国拔掉了一颗危害近1000年“毒瘤”的故事 。
文章图片
黄巢拔掉的这颗毒瘤就是门阀士族 。
门阀士族大约起于汉 , 衰微于唐 。 整个门阀士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袁绍 , 只要看过《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朋友 , 都知道袁绍家的四世三公 。
而黄巢当初在起兵后 , 便迅速攻破了长安和洛阳 , 并大肆屠杀了当时的门阀士族 。
正所谓“内库烧为锦绣灰 , 天街踏尽公卿骨” , 黄巢起义将整个门阀士族杀得式微 , 从此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事情 。
文章图片
门阀制度的兴盛来源于地方豪强 , 在东汉建立者刘秀上台后 , 汉朝开始大肆分封功臣 , 于是许多人成为了汉朝第一批地方豪强 。
这些豪强逐渐壮大 , 并在几代人的时间里积累巨量的财富和政治资本 , 于是就形成了门阀 。
文章图片
到了汉朝后期 , 整个王朝的权力实际上已不由皇帝掌握 。
正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 在地方上 , 这些豪强有着绝对的权力 。 所以在东汉灭亡之后 , 一个王朝的建立就需要这些门阀士族的支持了 。
文章图片
不过这些门阀掌握了地方权力还只能算是有了“里子” , 真正将门阀制度推向明面 , 且用政治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的 , 是九品中正制度 。
这是一种官员选拔制度 , 主要靠地方上推荐有德行和能力的人 , 让被推荐者做官 。
文章图片
这种制度的后果也不难想象 , 整个王朝的政治迅速被门阀把持 , 导致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士族”的发生 。
在黄巢起义之前 , 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情况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 而黄巢大肆杀戮长安、洛阳的官员以及士族之后 , 便将门阀的人口屠戮一空 , 将门阀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和政治影响力破坏殆尽 。
文章图片
门阀带来的坏处也是非常明显的 ,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土地兼并 。
不管是汉朝末年还是唐朝末年 , 黄巾、黄巢等农民起义之所以壮烈 , 就是土地兼并太严重 ,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
此外就是政治的固化 , 在门阀政治最盛时 , 王朝姓什么都得门阀说了算 。
文章图片
像唐朝李世民时期 , 就修订了一本《氏族志》 , 专门记载和排序天下门阀士族 。
结果《氏族志》第一次修订完成时 , 将山东崔氏排在第一 , 作为唐朝皇室的李姓却排在了第三 。 这让李世民大为不满 , 于是《氏族志》便被拿去修改 , 之后李氏被排在了第一 。
但李氏能排在第一并非是因为李世民是皇帝 , 而是因为李家本身也是大氏族 , 陇西李氏的名号在当时也非常响亮 。
可见在当时 , 门阀士族治天下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 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免俗 。
文章图片
当然 , 如果我们有足够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 就会发现黄巢屠戮门阀士族的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
以前的门阀虽然没有了 , 但诞生门阀的土壤却还存在 。 因此自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中 , 各大王朝的建立受到了新生地方豪强的支持 。
如果给这些地方豪强足够的时间 , 他们将成为新的门阀士族 , 就如当初汉末的门阀士族崛起一样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真正让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的 , 是科举制度的兴起以及造纸术的普及 。
科举制的兴起保证了王朝官员选拔不会绝对从门阀士族中选 , 于是门阀士族便无法垄断政治资源 。
造纸术的普及 , 则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 , 让普通人也有机会通过书籍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
- 【爱历史】说起魏丑夫,必谈“昭王母”
- 【爱历史】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到底是美是丑,历史上有好多种说法
- 【爱历史】为什么皇太极不爱孝庄,但是多尔衮却对她非常喜爱
- 【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猎人与施救者的故事
- 【爱历史】李元霸是无敌模式,没有任何漏洞,你信吗?
- 【爱历史】庞统真的可以和诸葛亮齐名吗
- 【历史故事】知否:不是所有父爱,都叫“英国公”
- 韩氏女宝宝起名大全()
- 起名取名大全()
- 狗宝宝起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