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正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和三国演义里说的一样吗?( 三 )


《三国志?后主传》曰:「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 , 举兵相攻 , 延败走;斩延首 , 仪率诸军还成都 。 」
再看看《后主传》 , 这段文字连「反叛」都没有写到 , 直接说是双方争权、相互攻打 , 其实这才是最真实的记载 , 也是当时成都接收到的状况 。
总结归纳「征西大将军魏延之死」全案 , 杨仪是首谋 , 费禕是帮凶 , 马岱是操刀的刽子手 , 还有搞不清楚状况(或者知道状况却保持沉默)推动这一切发生的共犯结构 , 包括后主、蒋琬、董允、吴懿、王平等人 。
最后一个人
各位读者 , 看到这里 , 你猜到最后一个害死魏延的凶手了吗?
还有一人 , 我将这个人物放在压轴是有原因的 , 或许你猜到了 , 或许你还没有想到 , 这起事件会发生 , 当然与他有密切的关系!
文长……虽然很残酷 , 但是问题在你身上啊!
魏延「性矜高 , 当时皆避下之」 , 他这个高傲的臭脾气 , 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 唯有杨仪不肯退让 , 故两人时常争吵 , 但不只是杨仪 , 其他人对于魏延恐怕也没有什么好感 。
以篮球运动比喻 , 魏延大概就像那种单打无敌的明星球员 , 他的球技无庸置疑 , 但生性桀骜不驯 , 生气时会拿刀威胁队友、还会朝着教练咆哮 , 简单来说就是个不定时炸弹 。
「延每随亮出 , 輙欲请兵万人 , 与亮异道会于潼关 , 如韩信故事 , 亮制而不许 。 延常谓亮为怯 , 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 」
前文提及过 , 诸葛亮并非不用魏延 , 只是不采纳他分兵进攻、相会于潼关的战略(没提到子午谷 , 子午谷之计出于《魏略》 , 未必可信 , 即使为真 , 走子午谷失败的机会实在太高了) , 而孔明没有答应的理由并不难想象 , 北伐最怕粮草不济 , 若使魏延分兵进攻 , 势必得另辟粮道 , 考量到兵力与军粮问题 , 这对蜀汉来说根本难以负担 。
当然 ,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 , 其实孔明北伐的战略是对是错 , 倒不是重点 , 总教练自有大局的考量 , 魏延也可以在作战会议上提出意见 , 但教练不用他的战术 , 他就批评教练没胆识、叹息自己没办法发挥所长 , 这实在有点目中无人了 。
老话一句 , 性格决定命运 , 魏延的个性造就了最后的悲剧──
不过 , 这就是魏延 , 这就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魏文长;直到今天 , 他充满争议性的战神形象与子午谷之计总是一再被提起 , 不曾被人们忘记 。
结尾彩蛋
魏延并无反叛之实 , 落得这个下场 , 不免引人叹息 , 那么杨仪的结局如何呢?
杨仪身为丞相府的首长 , 讨伐「叛贼」魏延 , 建立了功勋 , 自以为有机会接替诸葛亮秉政 , 但孔明早在之前便向后主推举蒋琬 , 认为蒋琬公私分明、心胸广阔 , 更适合作为接班人 。
杨仪恨得牙痒痒的 , 过去刘备在位时 , 杨仪为尚书、蒋琬只是杨仪的部属 , 现在却爬到他头上来 , 杨仪常为此抱怨、口不择言 , 惹得别人都不敢与他往来 , 深怕遭到牵连;
之后 , 费禕前去探望他 , 杨仪看见故人 , 愤恨之情更加激昂 , 他脱口对费禕说道:「早知道丞相死时 , 我举兵北投曹魏就好了!至少不会落得像现在这般下场 , 真是后悔莫及啊!」
费禕将这番话上报给后主 , 于是杨仪被贬为平民 。
至此 , 杨仪似乎已彻底走火入魔 , 又上书诽谤 , 言辞激烈 , 最后自杀而死 。 此时离魏延逝世也不过一年 。
因果循环 , 报应不爽 。
上次在南谷口 , 魏延没能等到杨仪 , 这一次 , 相信在黄泉路口 , 他们终于能够重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