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试析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忠德传统

介子推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晋国任 , 也被称为介推或者介子 , 与春秋时期的名家们相比 , 介子推的名气或许不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 但是与他相关的故著名故事有许多 , 比如割股食君、功成逃禄、焚死绵山等等 。
【爱历史】试析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忠德传统
文章图片
寒食节、清明节的一些风俗的生发也与他相关 , 千百年来 , 介子推因为他身上具有的忠贞、恒志、明身等优秀品格受人推崇 , 这代表了在久远的春秋时期 , 传统的忠德的精神地位 。
那么在春秋时期这样的广阔背景时代中 , 将介子推放回在晋国的特定政治环境下 , 再深入分析其忠德意义 , 对深刻理解当时的价值文化、融汇传统忠德的现代转化都是必要的 。
一、介子推
介子推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人物 , 他的事迹已经传唱了几千年 , 在这不断地流传中 , 其事迹难免会被进行一些加工 , 以至于到了今天 , 真正讨论介子推其人时 , 必须将真正存在历史的介子推和逐渐变为一种形象符号的介子推区分开来 。
【爱历史】试析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忠德传统
文章图片
《左传》是现代留下的文籍史料中最早记载关于介子推事迹的 。 根据其中记载 , 晋侯赏赐陪他逃亡的人 , 介子推推辞了 。 在一些先秦的文料里也对介子推有所提及 , 《庄子》就提到了“介子推 , 至忠……” , 同样 , 《韩非子》中也提到介子推割股食君的事迹 。
在《吕氏春秋》中则记载了晋公返国后 , 介子推不肯接受封赏 , 作诗说龙返回它的地方 , 曾经跟随它的五条蛇里面的四条都受到雨露恩惠 , 只有一条蛇非常羞愧 , 躲于山野之中 , 晋公说这条蛇一定是介子推 。
晋公对下属说谁能找到介子推 , 封为上卿 。 有的人在山中遇见介子推 , 见他穿戴简陋 , 竟认不出来 , 还问他遇见介子推了吗 , 介子推就回答说他不想出现藏起来了 , 我怎么会知道呢?于是 , 介子推果然终身没有出现 。
【爱历史】试析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忠德传统
文章图片
《楚辞》中对介子推多有赞美 。 在《惜贤》有词“若由夷之纯美兮 , 介子推之隐山 。 ”传至秦汉时期 , 关于介子推的故事也有一些变化 , 其中关键之一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关于“龙与蛇”的诗 。
《吕氏春秋》中记载这首诗是介子推本人所写 , 自表其志 , 但是在《说苑》中认为这首诗是介子推的推崇者所著 , 赞颂他的品格 , 汉朝时期的一些著论赞同《吕氏春秋》的观点 , 不过在具体的写作内容上也有少许的不同 。
另一件有争议的事情是关于介子推的死亡 , 在《左传》、《吕氏春秋》等文中都表述的是《新序》中则详细写了这一件事 , 晋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 , 命人放火烧山 , 介子推始终不肯下山 , 于是被烧死 。
【爱历史】试析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忠德传统
文章图片
不过在史学巨著《史记》中有写介子推归隐等事 , 至于割股和焚山两事都没有提到 , 不过在民间 , 这两件事迹却流传的最广 , 绵山焚死一事更是成为寒食节等风俗的来源 。
在《太平御览》等文中均记载了因为介子推焚死 , 不能生火做饭的事 , 甚至这种风气一度到了因为意影响民众健康 , 导致曹操不得不下令阻碍的地步 。
到了宋朝及以后时期 , 介子推的事迹进一步被丰富演化 , 成为曲艺杂谈的素材 , 比如在元杂剧中就有《晋文公火烧介子推》一目 , 秦腔中也有《火烧绵山》的演绎 , 明代更是将历朝历代中介子推的事迹汇集处理 , 大谈其忠德之美 。
【爱历史】试析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忠德传统
文章图片
在以上诸多记载中 , 《左传》的真实性比较有保证 , 但是它行文简略 , 《史记》以《左传》为基底 , 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 也比较可信 , 唯有介子推割股食君、焚死绵山二事两文中都没有记录 , 唯独见于《庄子》 。
尽管介子推的事迹种种不能完全考证 , 但是因为不符合现代逻辑就一味否定也是不明智的 , 不论这些故事怎样演化 , 最重要的是 , 在永远的变动和演化中 , 这一系列的事迹都围绕着其精神内核有条理地连接、形成一个完全的体系 。
讨论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传统忠德时 , 仍以先秦、秦汉的文籍为要 , 至于后来的成神封仙等论皆不理会 。
二、介子推与晋的忠德
在诸多的介子推的故事中 , 传统意义的忠德都得以充分展现 , 事实上 , 每个人物都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 也就是说 , 介子推的忠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传统忠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