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独家丨王建宝:中国智慧能否开创全球意义?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题:中国智慧能否开创全球意义?
——专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建宝
中新社采访人员 罗海兵
文章插图
当今世界东西方之间面临诸多困难和危机,有人将其归结为“文明的冲突”。主张“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或将为化解文明的冲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提供精神资源。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兼人文与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宝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所谓的“文明冲突”,其核心是东西方核心价值观和本体论的不同。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当今世界应有多元现代性,而非西方一种。应该摒弃冷战思维,超越东西之分,超越古今之辩,超越体用之争,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插图
王建宝。本人供图。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当今世界东西方之间面临诸多困难和危机,有人将其归结为“文明的冲突”。精神人文主义主张通过文明对话来消解文明冲突,您认为冲突的核心是什么?
王建宝:探讨文明的冲突,首先要对文化和文明有所区别,二者既有区别又有重叠。文化是各种人类活动的成果。文明能够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东方的语境里面,人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人是父母生出来的,从这方面讲,人是一个生物性的人。同时,人又是一个文化的人。一系列文化元素逐渐融合发展,构成了文明的共同体。在汉语世界里,文明是一个人类活动臻于完善的现象,《周易》曰:“文明以止,人文也。”一旦形成文明,人就被该文明所塑造,人生命的一部分就被文明所涵摄,此谓“人文化成”。
在西方的希腊的语境里,认为人是城邦的动物,文明偏重于一套政治体系。
在西方的希伯来语境中,人被神(God)所创造,父母只是将其带到人间而已。
如是,东西方之间在“人文——化成”方面的差别出现了。西方文明的源头是“两希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认为人神两分、主客二分。中国文明的源头是“六经体系”,《诗》《书》《礼》《易》《乐》《春秋》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底和土壤,这是一种没有“人神两分”的存有的连续性,强调“天人合一”,主客一体。
抛开地缘政治和民族国家利益不谈,所谓的“文明冲突”,如果真有的话,其核心是东西方价值观的不同,是本体论的不同。明其异,才能求其同,才能够在遥远的地平线找到重叠共识。
文章插图
资料图:游客参观希腊雅典卫城。中新社采访人员:您参与组织每年一届的以“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嵩山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的代表人物交流讨论。纵观东西方的多元文明,您认为存在高低、优劣之分吗?
王建宝:不存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把全世界的主要文明划分为四大轴心文明:一是人神两分的希伯来文明,包括与之一脉相承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明,是“神”的文明。二是追求理性科学的希腊文明,是“理”的文明。第三种是印度文明,追求究竟涅槃,是“空”的文明。第四种就是中华文明,在日常生活中成就君子人格,是“圣”的文明。这四种文明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在世界各地几乎同时出现,构成了“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的这种划分至少超越了欧洲中心主义,但是也有一个问题,他当时没有看到各大土著文明,比如美洲印第安人、非洲地区的文明等。
人类要超越轴心时代的傲慢,尊重各大土著文明,使得我们能够从轴心时代进入到第二轴心时代。在此过程中,中国“和而不同”的思想就能发挥作用,从承认差异到庆幸差异。正因为有差异,有不同,才有天地万物,这是“和而不同”的本意。总之,各大轴心文明和土著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章插图
资料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张煜欢 摄中新社采访人员:您曾应邀出席联合国“发展、环境与和平加深协作国际会议”并发表演讲,认为被地方性遮蔽住的儒家思想有其全球意义,为文明对话提供了普世语言。您认为在文明对话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智慧可以发挥何种作用?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俞军|俞见|咏春
- 营养均衡|冬瓜丸子汤
- 新德里|印度新德里壁画艺术丰富民众生活
- 绘本|故宫又上新了!《了不起的故宫宝贝》让故宫文物“活”起来
- 蒜片|西芹炒白干
- 培根|海鲜意大利面
- 爱儿|油豆腐配川味腊肠
- 桃胶|桃胶银耳羹
- 童话公主|糯米粑粑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