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库策略谈第155期:上半年银行资本补充回顾( 二 )


|司库策略谈第155期:上半年银行资本补充回顾
本文插图
接下来 , 我们复盘今年上半年以来的银行资本补充状况:
核心一级资本:
上半年 , 在核心资本方面 , 进展比较有限 。 板块估值从年初0.8倍PB逐步滑落到0.6倍PB , 持续仍处于深度破净状态 。
过低的估值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IPO持续处于空窗期 , 转债转股难以有效推进 。
后续关注重点在于地方政府专项债注资的方式 , 特别是购买中小银行可转债的细节 。 这里 , 我们对该政策出台的来龙去脉做一简要梳理:
6月11日 , 银保监会官方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多种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鼓励依法合规的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
6月中旬 , 财新、21世纪经济报纷纷报道称“监管部门拟从今年的专项债额度中划出2000亿元(2020年的地方专项债额度为3.75万亿、较2019年同比增加1.60万亿)用于注资中小银行 , 但具体方案尚未确定” 。
7月1日 , 国常会宣布未来将通过专项债认购中小银行可转债的方式来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
在之前的周报当中 , 我们提到过城商行与农商行的资本重组率相对偏低 , 资本补充压力相对偏低 。 按照1季度数据 , 国有大行、股份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13.44% , 而城商行与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则分别为为12.65%和12.81% 。 而上市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3% , 14.7%】之间 , 这就意味着那些非上市城商行与非上市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而言是更低的 。
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是必要的 , 而具体的补充资本方式可能有两种:
1)作为核心资本注入;
2)购买银行的各个类型资本工具 , 包括国常会提到的认购可转债 , 也包括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等;
政府发债注资理论上的瑕疵是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 根据《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以及《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预计后续还将出台更多细则) , 明确“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 地方政府授权地方财政部门履行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各级财政部门对相关金融机构 , 依法依规享有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享有收益等出资人权利 。
根据这些文件 , 国有大型银行的股东是财政部 , 财政部发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 , 权责匹配 。 地方中小银行主要由地方政府持股 , 由地方发债去注资 , 可以解决激励兼容、强化地方政府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责任 。
而在实务中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退出 。 观察上述两种方式 , 对应的退出方式应该分别为:
1)核心资本:中小银行IPO上市实现退出;
2)其他一级和二级资本工具:各类型资本工具在赎回日选择赎回;
国常会言明用认购可转债方式补充资本 , 表明了政策重点在在补充核心资本 。 然而 , 上市中小银行并不完全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完成核心资本补充 。 而对于非上市中小银行 , 考虑上市流程冗长的现状 , 是否能够落地 , 何时能够落地均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 如此 , 就无法保证地方专项债在到期日(假设发行期限不超过10年)之前有序退出 。 国常会所提到的资本补充方式 , 目前缺少进一步的细节 , 未来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司库策略谈第155期:上半年银行资本补充回顾
本文插图
其他一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方面 , 优先股、永续债两个品种上半年均有落地 , 永续债仍是亮点 。
优先股方面 , 上半年落地1笔60亿 , 为上市城商行 , 股息率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