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_本文原题: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云南|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云南|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文章图片
    今年5月17日,云南省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保山市的隆阳区、施甸县2个贫困县在列 。这是继昌宁、龙陵两个县如期脱贫摘帽后的又一好消息 。
截至2019年末,保山市剩余未脱贫人口减少到2761户10164人,贫困发生率从13.02%下降至0.49%,全市4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3个贫困乡、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开创了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 。保山市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产业扶贫力度、就业扶贫力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坚决完成既定任务 。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的一批,也是挪穷窝、拔穷根的治本之举 。保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任务72169人,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6位 。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战,是扛在保山各级干部肩上的重任与使命 。
2012年,在帮邻居犁地时,李国周被旋耕机打伤了双腿,不仅要承担巨额的医药费还断了收入来源,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原本就困难的李国周一家雪上加霜 。一家老小住在地质灾害点的老房子里,整天忧心忡忡 。
“那几年真的难熬,我在家闲了4年,妻子要照顾我和两个娃娃,为了这个家父母还到城里打工,原本计划积攒几年建新房的愿望也不敢再想 。”李国周是隆阳区辛街乡龙洞村官家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忆起过去,他总是感慨又感激 。
2017年12月,李国周一家搬进了辛街乡邹里社区安置点——梦想家园,住进了两层“联排别墅” 。他说:“以前日子苦没有盼头,现在再苦也有个奔头了 。”
截至目前,保山市建档立卡搬迁对象16687套安置房全部竣工,除高黎贡山移民13户109人外,72169名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已全部搬迁入住 。
集山区、民族、贫困、边疆于一体的保山,贫困人口主要分散在高山深谷地区和中缅边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土地贫瘠,辛苦一年到头连口粮都不够,群众要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状况,只有搬出大山 。保山市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贫困人口迈出了告别穷山恶水的坚实步子 。为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保山市共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23个,集中安置66214人,集中安置率92%;分散安置5955人,分散安置率8% 。223个安置点中城镇化安置131个,城镇化安置39080人,城镇化安置率54.15% 。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贫困群众走出眼前的大山,更走出了心中的大山 。搬出大山天地宽,贫困群众逐步融入新的环境,教育、医疗和文化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
“截至目前,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基本实现,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到位,安置点管理组织日渐完善,拆旧复垦(复绿)稳步推动,增减挂钩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就业帮扶成效初显,搬迁群众脱贫成果显著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杨廷辉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拆旧复垦(复绿)力度、抓实产业就业帮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验收工作等 。
产业扶贫,勤劳浇开幸福花
彻底摆脱贫困,只有自力更生,找到一条彻底斩断穷根的路子 。
这条路怎么找?怎么走?保山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保山产出的高质量绿色生态农产品创造了一片新天地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走农业产业这条路最便捷,门槛也相对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