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清初名医吴谦,主持编撰的《医宗金鉴》,成为太医院必学教材

吴谦 , 字六吉 , 安徽歙县人 , 清代著名的中医 , 生活于康熙和乾隆时期 , 与当时的名医张璐、喻昌并称为清初三大名医 。 吴谦很早独立行医 , 由于医术高超 , 名气很大 , 到乾隆年间被地方官推荐进入太医院 , 成为宫廷御医 , 后担任太医院判(太医院副院长) 。
吴谦在太医院期间 , 由于医术精湛 , 屡屡治愈皇亲国戚们的顽疾 , 还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和器重 。
【历史故事】清初名医吴谦,主持编撰的《医宗金鉴》,成为太医院必学教材
文章图片
吴谦的高超医术 , 源于他谦虚好学 , 又熟读古今医籍 , 还特别善于向民间高手学习 , 总结经验 , 为己所用 。 吴谦早年行医时曾诊治过一个骨折病人 , 但是却久治不愈 , 后来一位民间医生却迅速治愈了这位患者 。 于是 , 他不辞劳累 , 几次翻山越岭步行100多里地登门求教 。 一般情况下 , 家传技艺是不外传的 , 但是吴谦没有轻易放弃 , 而是用自己的谦逊和忠诚去感动对方 , 于是将正骨手法和药方传授给他 。 此后 , 吴谦又先后师事10多位民间高手 , 博采众家之长 ,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
【历史故事】清初名医吴谦,主持编撰的《医宗金鉴》,成为太医院必学教材
文章图片
清朝初年 , 天花流行 , 危及宫廷 , 顺治皇帝也死于天花 。 康熙亦曾感染天花 , 经全力救治而保全了性命 。 因此 , 他十分重视痘疹的诊治和种痘技术的推广 。 乾隆即位后 , 继续发扬了前朝重视医学的作风 , 在加强太医院医生技术的同时 , 决定对古代的各类医术典籍进行整理、归纳 , 重新进行编撰 ,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成为统一的医学教材 。 于是 , 在太医院现有存书的基础上 , 广征天下医学秘籍 , 分门别类 , 删其驳杂 , 采其精粹 , 补其未备 , 以供采用 。
经过多年的准备 , 1739年 , 乾隆诏令吴谦和刘裕铎 , 共同领衔编纂医书 。 他们经过精心挑选 , 组织了14位纂修官 , 12位副纂修官、10位校阅官、2位收掌官和23位纂录官的编纂班子 , 同时还聘请了多位画师描画药物 。
【历史故事】清初名医吴谦,主持编撰的《医宗金鉴》,成为太医院必学教材
文章图片
几十位医学专家经过了4年的努力 , 终于将浩瀚的医学典籍汇编为医学丛书 , 1742年 , 该书终于成功面世 , 乾隆帝大悦 , 亲自赐名为《御纂医宗金鉴》 。 由于当时天花危害比较大 , 因此 , 在编辑此书时 , 专门进行了分科 , 在《医宗金鉴》成书时也单独成册 , 特别是将《种痘心法》作为单独一卷与幼科并列 , 从此 , 中医幼科就被分解为三科 。
作为总纂官 , 吴谦对该书的形成有非常独到的贡献 , 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他的医学思想 。 他认为 , 医书应以简明、实用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 同时 , 他主张将历代医学和各门各派的精华全部收于书中 , 特别是要破除门户之见 , 兼收并蓄 , 从而起到汇通医理与医术的作用 。
【历史故事】清初名医吴谦,主持编撰的《医宗金鉴》,成为太医院必学教材
文章图片
因此 , 在他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 《医宗金鉴》中所用到的文字简洁 , 主要是采用的歌诀和韵文形式 , 然后加以描述 , 由于简单好用 , 效果非常好 , 于是《医宗金鉴》就成为皇家御制的医学教材 , 为医学界创立了规范的教材 , 为中医的进步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
为表彰编纂此书的有功人员 , 乾隆下旨为吴谦等人加官进爵 , 同时每人还赏给一套《医宗金鉴》和一具特制针灸铜人 。 200多年来 , 《医宗金鉴》成为了无数中医人必读的典籍和自学的教材 , 自出版至今 , 仅官方刊印的就有50多版 , 影响非常深远 。
【历史故事】清初名医吴谦,主持编撰的《医宗金鉴》,成为太医院必学教材】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