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还是柏拉图所谓“智慧的朋友”。真正的思考会随着爱欲一起升华。没有爱欲,思考就丧失了活力,失去了不安,变得重复和被动。
想要重塑爱欲,或许需要找回思考与理性。
在当今,随着信息和数据的爆炸,思考略显多余。2008年,《连线》(Wired)杂志的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发表了一篇题为《理论的终结》(The Endof Theory)的文章,他宣称,如今我们拥有了无法想象的巨量数据,使得不同的理论模型都变得多余,人们通过分析数据,找到相关性,这完全代替了传统的因果性。韩炳哲并不赞同这一观点,真正重要的基础是思考,是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是最原始的“是与非”判定。
即便韩炳哲从未说出口,但拯救和重塑爱欲的唯一方式或许就是思考,思考让我们完整——成为“他者”的“他者”。
■问题与答案
韩炳哲擅长提出问题,他讨论爱情、死亡、自由,讨论透明社会、倦怠社会,讨论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韩炳哲的每一本著作中,这些主题都在不断重现,但他尚未尝试去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哲学系统。不过,韩炳哲也从此获益匪浅,较短的篇幅是在传播领域获得胜利的关键。
韩炳哲的写作风格对他的流行大有裨益。作为非德语母语写作者,他的作品平直易懂,没有充斥着德国哲学作品中常见的复杂从句和概念。他的作品中充满海德格尔的经典术语,即便对海德格尔一无所知,读者也能流畅阅读韩炳哲的作品。
谶言式的金句为韩炳哲所偏爱,他的作品缺乏论证,援引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并不能证明观点正确与否,他始终没有在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证中解释自己的观点。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吊诡,韩炳哲推崇严肃思考,却只给出片段式的作品;他反对信息对思考之干扰,却因为自产格言而被广泛引用;他知晓理论之壁垒,却因可读性而备受赞誉。这对作者本人和哲学家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或许是一窥哲学家灵魂内核的绝佳机会。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白冉冉
流程编辑:u002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
- 孙庆伟|让大遗址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哥伦比亚大学|新书架丨《孤独:一个社会问题》:孤独是什么?孤独有多盛行?
- 公益|凝聚青年力量!首届“地球临界点”环保公益当代艺术展开幕
- 玻璃|天桥区非遗传承人王子彦:玻璃艺术是用当代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 社会实践活动|滨州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学子积极投身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 龙安志:西方社会对中国文明存在哪些误读?|东西问 | 中国文化
- 当代散文|青未了|留白的哲学
- 社会主义|2022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开启评审
- 四川|阿来寄语四川年轻作家:多体验复杂丰富的社会,具备文学野心并下狠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