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清史稿·包立身传》记载:“七月朔日 , 贼穴隧道自村社庙出 , 即纵火焚庙 , 众出不意 , 大乱 。 贼遇人即杀 , 未遇贼者亦仓皇图尽 。 立身见事败 , 与其妹凤英率亲军数千人死战 , 溃围出 , 至马面山 。 贼蹑之 , 围数匝 , 鏖战不得脱 , 中弹死 。 凤英亦力竭自刎 , 举家皆遇害 , 从者亦无一得脱 。 ”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文中描写的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 太平军在浙江诸暨知县镇压一个村农民起义 , 这场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包立身和他的妹妹包凤英被杀害的的情形 , 这场战争历时九个月 , 出动近十万人马 , 史称包村之战 ,
那么 , 可能有人会问 , 太平天国自己是农民起义起家 , 为什么会派重兵去与一个村的农民打仗呢?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包立身 , 又作“立生”、“立胜” , 年二十余 , 普通农家子 , 世居包村 , 识字无多 。 相传立身曾遇一白首老翁(白鹤真人 , 另有“白玉蟾”、“白吼精”之说) , 传授他兵法及遁甲诸术 , 言天将降大任于立身 , 若汉代之黄石公故事 。 立身自称受仙得道 , 常焚香默坐 , 预言吉凶 , 乡民称之“包神仙” 。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包村人包立身 , 世代务农 , 身材魁伟 , 据传能撒豆成兵 , 呼风唤雨;他的妹妹包凤英也很厉害 , 和他差不多 。 包氏兄妹组织地方乡勇 , 称“东安义军” , 包立身自任首领 , 身着白衣、白帽、白帜 。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包立身既非地方士绅 , 又非传统乡村名流 , 不是旧有秩序、制度的利益既得者 , 实是地道的农民 。 在当时和后来的文人笔记、日记中 , 多有立身“世业农”、“农家子”、“本村甿”、“家世力农”的记载 。 包立身不但务农 , 有记载称其“尝往来肩贩石灰” , 还从事行商行当 , 以此补贴家用 , 足见其起身微末 。 而东安义军的核心成员也都是下层民众 。 所以 , 虽然包村因投奔者的数目庞大而使村民成分日益复杂 , 但包村起义的平民性毋庸置疑 。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事情的起因是 , 太平天国大军攻占了江苏、浙江后 , 整个领土已经是纵横数千里 , 自然要建立起地方政府 , 必须要收集地方上的税收来支持战争 , 而诸暨的包村却涌现了抗税 , 拒绝编门牌 , 不肯更换身份证之类的事情 , 公然对抗天国的一些政务活动 , 还把太平天国封的地方官员杀死 , 这种事情的发生 , 任何一个政权惩办凶手自然是第一要务 。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随后 , 包立身公然拒太平军 , 又收容了一大批四乡的逃亡豪绅;而太平军的几次征剿都以失败告终 , 劝降又遭拒绝 。 于是 , 激愤之下 , 太平军的草莽英雄们做出了极不明智的决定:宁可失去天京 , 也要拿下包村!他们调集了江南各路大军 , 前来进攻包村 。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在太平军大兵压境之时 , 包立身树旗起事 , 建号“东安义军” , 以东、安、忠、义四字分四大营 , 设立文案、支应等局 , 以包姓亲族为各营总制 。 他下令东安义军戎装服饰皆用白色 , 相约剃发 , 严格区别于太平军的服饰、发式 , 对抗之意明显 。 在防御建设方面 , 村中垒土为外城 , 编篱为内城 , 广储军械 , 制造枪炮 , 包村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
包村 , 地处县城东北七十里 , 风景迤逦 , 枫溪带其前 , 白塔湖环于后 , 林深箐密 , 这是一个小村子 , 村前一条小河 , 村后面有个湖泊 , 三面环山 , 森林密布 , 包姓于此聚族而居 , 这里原本是一个声名不著、平静祥和的村落 。
【爱历史】浙江诸暨包立身的历史背景
文章图片
包村的领导人包立身 , 为了动员大家对抗太平军 , 便以“东安义军统领”的名义到处张贴告示 , 宣布太平军的十大罪恶 , 号召乡民投身反抗:一、崇奉邪教;二、滥杀无辜;三、残暴掳兵;四、劫掠征贡;五、苛捐杂税;六、严刑酷法;七、荒乱奢靡;八、灭绝文化;九、僭越名号;十、践踏风俗 。 当时 , 诸暨、绍兴、萧山、富阳、金华、义乌等邻近州县的乡绅豪富及普通民众 , 约有数万 , 扶老携幼 , 纷纷进入包村避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