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寅恪诞辰130周年:最是文人不自由( 二 )

 

自由往往是一种感觉 , 没有自由意识的人 , 虽然没有自由却拥有自由感 , 自由意识太强的人 , 即使有少许自由也没有自由感 。 这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和朋友聊天时说起的一段近乎绕口令的话 , 此时想来仍觉不无道理 , 也适用于陈寅恪的心态 。 我觉得越是对自由空间需要强烈的人 , 越会感到自由空间太小 , “天地一牢笼”就是这个意思 。

 

在《吾侪所学关天意》那篇文章里我曾提到 , 在吴宓心目中 , 陈寅恪不只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 , 还是一个“深悉中西政治社会之内幕”的卧龙式人物 。 吴宓的观察没错 , 读《陈寅恪诗集》时 , 你会顿时发现一个与撰述学术论著的陈寅恪全然不同的陈寅恪 , 他所想所思 , 大大超越了学术的畛域 。

 


纪念陈寅恪诞辰130周年:最是文人不自由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1947年陈寅恪在清华园书房 。

从他今存第一首诗即青年时代所作《庚戌柏林重九作》“兴亡今古郁孤怀 , 一放悲歌仰天吼”的句子里 , 从他晚年盲目后所作《答王啸苏君》之三“死生家国休回首 , 泪与湘江一样流”的句子里 , 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心中时时萦绕的有另一种情结 。

 

袁世凯当大总统 , 他写诗讥讽如巴黎选花魁 , “花王那用家天下 , 占尽残春也自雄”;张群组阁 , 他讥讽他装模作样 , “催妆青女羞还却 , 隔雨红楼冷不禁”;共产党打过长江 , 他又写诗嘲讽国民党 , “楼台七宝倏成灰 , 天堑长江安在哉” , “自我失之终可惜 , 使公至此早皆知” 。 他总觉得 , 他对于政局有着他人不及的睿智见解 , 诗集中两用“读史早知今日事” , 三用“食蛤那知天下事” , 都隐隐地流露出卧龙式的自负—“大梦谁先觉 , 平生我自知”!

 

这也难怪 , 中国士大夫大多有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从政心理 , 杜甫“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 , 其实和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 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样 , 尽管一个含蓄一个狂放 , 一个正儿八经一个志得意满 , 想干预政治这一点上 , 却是半斤八两 。 “学成文武艺 , 货与帝王家” , 本来只是一种旧时代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用手段 , 可长期积淀 , 却铸成了一个现代学人逃也逃不脱的政治情结 , 这种情结在国势阽危的时代 , 与爱国热情混融而越发强烈 。

 

《诗集》里陈寅恪用陆机作《辩亡论》的典故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欲著《辩亡》还搁笔 , 众生颠倒向谁陈”、“《辩亡》欲论何人会 , 此恨绵绵死未休” , 其实已说尽了他心里的意思 。 “栏杆拍遍 , 何人会 , 登临意” , 他觉得自己有一肚皮经纶 , 只是无人领会 , 仿佛他一辈子并没有把世人敬仰的学术文字著述当成他的终极理想 , 而只是当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余事 。 “泪眼已枯心已碎 , 莫将文字负他生” , 当他以十年精力写完那本后人再四击节的《钱柳因缘诗笺证》时 , 他竟想到了项莲生“不为无益之事 , 何以遣有涯之年”的话 , 全然没有文稿杀青的欢欣和轻松 , 却长叹“伤哉此语 , 实为寅恪言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