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读史|那得要有多厉害啊,在唐代要能考中进士( 二 )
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儿子温宪也是屡试不第 , 笔下也有类似诗篇:“十年沟隍待一身 , 半年千里绝音尘 。 鬓毛如雪心如死 , 犹作长安下第人 。 ”
写下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 ,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诗人曹松 , 一直考到了七十多岁 , 才因年老被特放及第 。
当时很多外地学子 , 为博得一个进士出身 , 滞留长安多年不得归家 。 饥无食 , 寒无衣 , 有的父母死了 , 只能卖身为奴办丧事 , 有的夫妻分别十几载 , 相见时几乎不能相认……
第二难:考试不糊名 , 且行卷、通榜之风盛行 。 不糊名 , 意味着主考官想对那个考生想特殊对待就太容易了 。 而所谓“行卷” , 就是考试前 , 应考的考生们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装订成册 , 然后奔走于各大王公贵人的门庭下自我推荐 。 如果得到权贵赏识 , 向主考官力荐 , 那就极可能直接内定名次 , 即为通榜 。 比如王维、杜牧 , 都是这一类的幸运儿 。
文章图片
但如此种种 , 对出身平凡、没有靠山的考生们 , 就显得十分不公平 。 比如韩愈 , 因无人举荐 , 一连考了四次才中进士 。 还有李商隐 , 也是到了第五次 , 终于得人举荐方才登科 。 晚唐诗人杜荀鹤 , 同样是诗名远播却屡试不就 , 只能无奈感慨“空有篇章传海内 , 更无亲贵在朝中” 。
第三难:限制考生身份 。 唐代将民众一般分为士、农、工、商四类 , 其中只有“士”与“农”的子弟允许参加科考 。 而农家子弟大多贫困潦倒 , 没什么条件读书 , 有资格考也白搭 。 所以归根结底 , 几乎所有唐代进士都出于官僚阶层 。
说到这 , 就不得不提一下李白了 。 为啥他的家世永远是一团迷?为啥他从不在诗文中说起自己的父母兄弟?答案就是 , 他家极有可能是经商的 。 郭沫若曾推测他家是在长江上做物流生意的 。
这其实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李白从不参加科考的原因了 , 才高不屑是一方面 ,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没资格参加考试 。 所以 , 李白爱喝酒 , 那都是有原因的!!!
文章图片
除以上外 , 唐朝考进士还是逐级淘汰制 , 每场定去留 。 如果第一场诗赋通不过 , 后面的帖经和策问直接没资格考 。
最后 , 唐代进士虽然很难考 , 但是考上也不意味着你就是公务员了 , 因为在唐代“不包分配” 。 想要做官 , 还得继续通过吏部筛选才可以 。 而吏部的面试环节 , 考官的自由裁量权极大 , 有关系有后台的世家子弟会再次占尽优势 。 如韩愈 , 因出身普通 , 三选吏部而不得 , 中进士后又整整做了十年的布衣百姓!!!
看到这 , 是不是觉得古代科举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唐朝 , 还处于科举的初级阶段 , 看似一朝登龙门的进士考试 , 其实只是上层社会少数人才能玩的游戏 , 还远不是真正的“广开才路” 。
所以说 , 还是现在的高考制度对我们劳苦大众比较友好:不限出身 , 不用行卷 , 考试看总分 , 录取率还高!
最后 , 祝愿马上就奋战科场的学子们都能金榜题名 , 鱼跃龙门!
- 读史十二年|像极了“神仙打架”,史上四场经常的名将对决:全是顶级名将
- 陶子读史|现在却被喊歪了,这个称呼在古代本是对男子的尊称
- 读史十二年|8岁落笔成文,是一代神童,24岁为李世民殉情,她5个月大就会说话
- 十二年读史|为什么遇到卖菜的妇人后,比干才真的死去,比干被挖心不死
- 读史十二年|袁天罡:都能做大官!三人走后袁天罡叹气,三人结伴找袁天罡算命
- 读史|| 经典中国通史81,秦齐暴揍韩赵楚魏燕,并称东西二帝
- 夜读史书|突厥起源于哪里?是现在哪个国家?
- 深更读史|实力也不强,为什么野心这么大?,越南地盘也不大
- 小白养花|颠覆传统,煮倒一体,让喝茶更方便,获得IF设计大奖的煮茶器
- 读史三悟|刘邦没有做到,是不是刘邦不够宠爱戚夫人,戚夫人要刘邦废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