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浅谈史|对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发,如何迫使其后王朝都城东迁,从秦至唐( 二 )
气象学大家竺可桢先生曾通过物候学角度的分析和研究 , 得出可靠结论:秦朝和前汉的气候到东汉时代 , 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而且自然灾害频繁 。 对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发 , 使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 粮食也大幅减产 。 统治者不得不放弃战略地位更为重要的长安 , 而迁都物产丰富且交通便利的洛阳 。
遗憾的是 , 数百年后 , 唐朝又将西汉的历史重演了一遍 , 真可谓是“辛苦骊山山下土 , 阿房才废又华清” 。 隋唐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 。
盛唐时期更是国家安定 , 财力雄厚 , 宫殿建筑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 。 大明宫就是这一时期技术和艺术成熟的物质表现 , 以建筑暗喻皇权至上的精神象征被发挥到了极致 。
这座皇家宫殿群仅中轴线就长达数里 , 遗址实测面积约为320万平方米 。 同时 , 唐代的长安城 , 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城市 。 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城市和皇宫 , 所需材料之多可以想见 , 竟导致了“中唐以后岐山已无巨木可采”的结果 。
文章图片
大明宫
为兴建城市和宫殿大肆砍伐林木 , 造成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 长安城所在的关中地区气候反常 , 水旱灾害频发 , 粮食大幅减产 。 再加上大规模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 唐朝的长安城多次出现粮荒 。
唐高宗和武后还曾因粮荒而搬到洛阳“就食” 。 其实 , 类似的问题早在隋朝就已经显露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也是为了方便从江淮地区运送粮食至关中 。 只可惜 , 古时的人无法理解砍伐森林与自然气候恶化之间的联系 , 富饶的关中绿洲最终变成了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的黄土高原 。 汉唐两代强盛无匹的王朝也不得不最终由长安迁都洛阳并逐渐走向衰亡 。
【素手浅谈史|对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发,如何迫使其后王朝都城东迁,从秦至唐】有人曾半开玩笑的总结过 , 定都长安的王朝普遍比较强盛 , 具有开疆辟土的实力 。 而定都洛阳的朝代往往领土收缩 , 军事羸弱 。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 可实际上 , 把这种因果关系颠倒过来才更为合理 。
长安城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更具有战略优势:北依渭水 , 南据秦岭 , 东有潼关 , 西守大散关 。 定都长安 , 国家军事安全更有保障 , 特别是能有效对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 而迁都洛阳 , 往往是迫于气候恶化和粮食危机情况下的不得已 。
洛阳相较于长安 , 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 江南的粮食能够顺畅的运到 。 于是 , 统治者们不得不一次次的在国家安全和填饱肚子之间做出抉择 。 一些人说唐朝是被饿死的 , 也不全是戏谑之言 。 三、对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发 , 使长安不再具备成为都城的条件 。 为了填饱肚子 , 北宋将都城定在汴州 。 而汴州易攻难守的战略地形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文章图片
从秦至唐 , 对黄土高原的过度开发和频繁的战乱 , 使长安几成废墟之地 。 从苏轼出仕凤翔时的游记中可以看出 , 北宋时期渭北景色已经是一片荒山秃岭了 。 出于无奈之选 , 宋太祖赵匡胤只好把国都定在了开封 , 史称汴州 。
汴州曾是唐代的州城 , 有一定的城市基础 , 加之宋的统治推崇仁政 , 朝野上下都不赞成为了修建皇宫而夺民私产、逼民搬迁 。 因此宋代的皇宫格局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最小的 。
然而 , 以文治国的北宋 , 工商业和科技文化都十分发达 , 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越 。 使用斗拱的建筑 , 皆以斗拱中拱、枋的断面为模数 , 用以控制建筑中的结构件尺寸 。
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的技艺也已经十分纯熟 。 宋代编写的《营造法式》“以材为祖” , 记述了构件制作的标准数据 , 设计者也可据此通过调整比例尺度发挥创造性 。 因此 , 宋朝的皇宫规模虽不及唐朝 , 但是建筑风格更加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 。
- 东汉读书Li|古代也有节假日?浅谈中国古代汉唐明清的节假日变化
- 杞棠鉴藏|青旗沽酒趁梨花——浅谈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纺织品,红袖织绫专夸柿蒂
- 陈生浅谈古今|古代长城有什么作用?
- 准点历史课代表|儿童散学归来早:浅谈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Microphone吴|浅谈唐诗中的诸葛亮形象
- 文史猫|浅谈古罗马城邦的制度的变化现象,从小农经济到奴隶制社会
- 历史浅谈3|只有这4位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你猜得到吗,我国历史上共494位皇帝
- 甄说历史|走出闺阁与束缚:浅谈古代女子体育活动与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
- 陈生浅谈古今|宋高宗赵构是怎么退位的,赵构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 小北谈历史|浅谈导致周王室威信渐失的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