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转|货币政策坚持灵活适度 结构性工具料成“主角”( 二 )


5月以来 , 货币政策进入市场所说的“观察静默期” 。 静默往往酝酿着调整 , 这一苗头始现于公开市场操作 。 早在4月 , 央行便开始暂停逆回购操作长达50多天 , 直到5月下旬才重新开启 , 重启后的逆回购操作也不及一季度频繁 , 6月更是在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5600亿元 。
超长期的逆回购暂停、6月降准降息预期的落空 , 以及监管释放的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信号 , 背后的逻辑是要将冒头的资金空转套利现象及时遏制 。 中国银行近日发布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 , 当前资金空转现象有所增多 。 在流动性相对充裕背景下 , 资金利率不断走低 。 由于贴息贷款、信用债发行利率低于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 , 部分企业将获得的低息贷款用于购买商业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 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 不过 , 随着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压缩结构性存款 , 5月结构性存款余额(11.8万亿元)已相比4月的历史峰值下降了3009亿元 。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打击资金空转套利是短期内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 央行采取“两手抓”策略 , 即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抬升短端资金利率、窗口指导银行对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堵住套利通道 , 从而引发金融市场从“加杠杆”到“拆杠杆” , 市场抛盘不断 , 带动短端收益率大幅上行 。
“疫情以来 , 央行推出的一系列调控工具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均提升了宽信用水平 , 货币、信贷、社融同比增速均较前期有所上行 。 但是 , 央行在大幅投放流动性的同时 , 资金利率的大幅下行也衍生出了套利空间 。 5~6月份以来的政策主要是拉平资金市场和存贷款市场的水位差 , 减少套利 。 ”王一峰称 。
不过 , 打击套利并不意味着会削弱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 央行于6月创设的两项针对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新工具 , 就被看作是增加结构性工具的精准程度 , 提高政策对实体经济的“直达性” 。 王一峰表示 , 央行旨在通过缩短货币政策传导链条 , 提升传导效率 。 在这种“精准式”宽信用下 , 市场可能会形成一种预期 , 即央行可能不会像过往那样 , 过度依赖于向银行间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 , 引导宽信用的形成 , 而是更加注重“直达实体经济” , 基础货币投放旨在维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 配合财政政策的发力 。 这样一来 , 增量社融中贷款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
颜色认为 , 近期货币政策出现了一些边际调整 。 现在央行的基本逻辑是金融让利实体和逆周期调节 。 打击空转套利不会那么快结束 , 这属于金融让利实体;逆周期调节则体现为货币政策在后疫情时代要做出适度调整 , 逐步恢复常态化操作 。
货币政策
难以大幅宽松
正如陆家嘴论坛上多位官员所说 , “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应对疫情金融政策要关注后遗症 , 总量要适度”、“这不是最后的晚餐 , 要为未来的日子留下余地”等 。 这既是对5月以来一系列金融政策微调的回应 , 也是对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定调 。
今年以来 , 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原则进一步凸显 , 其核心是坚持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有效平衡 。 颜色表示 , 近期央行更注重使用诸如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如时隔多年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 这也反映出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 。 陆家嘴论坛上的官员表态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均释放出要坚持总量政策适度、防范金融风险的最新政策风向 。 我国经济目前复苏向上的态势非常明确 , 货币政策不能无限量宽松 , 还要做长远考虑 , 因此需要在总量政策上保持一定的谨慎 , 同时 , 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要保证到位 。
“在货币政策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 , 近期MLF、LPR利率缺乏进一步下调的动机 , 7月MLF利率大概率会保持不变 。 今年再次降准或者定向降准要根据情况来看 , 央行不应一次性把货币政策空间用尽 , 就这一点来看 , 下半年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很小 , 定向降准则要视后续情况变化而定 。 ”颜色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