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仿种子”之乱:10年自研打败垄断,却败给国内几十种冒牌货


向日葵|“仿种子”之乱:10年自研打败垄断,却败给国内几十种冒牌货
文章插图
▲内蒙古五原县天吉泰镇兴丰村葵农李子元(左一)正和妻子种葵花 。 照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李云平摄
向日葵|“仿种子”之乱:10年自研打败垄断,却败给国内几十种冒牌货
文章插图
▲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在现代智能温室开展抗病害观察 。
向日葵|“仿种子”之乱:10年自研打败垄断,却败给国内几十种冒牌货
文章插图
▲张永平(右三)在试验基地查看新品种葵花生长情况(7月24日摄) 。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采访人员于长洪、张洪河、李云平)9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战胜了“洋种子” , 却败给了“仿种子”——“仿种子”层出不穷扰乱种子市场 , 严重影响种业创新 , 亟待整治》的报道 。
解决我国14亿人口“吃得饱”问题的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 , 在自主育种方面已接近甚至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 然而 , 在素有“健康粮仓”之称的水果蔬菜、杂粮杂豆等非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领域 , 各种仿冒具有知识产权新品种的“仿种子”层出不穷 , 严重干扰种业市场秩序、挫伤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 。 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 , 严厉打击“仿种子” , 切实保护好农业“芯片”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 。
“仿种子”之乱
眼下 , 全国各地向日葵进入秋收时期 , 但一些葵农遇到烦心事 。 “开春时 , 市场上销售的食葵种子有好几十个 , 名称、外形都很相似 , 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 , 我们就选择了其中一个品种 。 现在我们收获后发现 , 虽然葵花子产量可以 , 但品相不太好 , 卖不上好价钱 , ‘仿种子’让我们吃了哑巴亏 。 ”葵农张子元说 。
我国地处种植向日葵的黄金纬度 , 种植地域宽广 , 年均种植葵花面积1000万亩以上 , 食葵种植面积、消费能力、出口贸易、科研水平和从业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
与葵农一样 , 内蒙古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深受“仿种子”之苦 , 这是一家集育种、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向日葵龙头企业 。 公司副总经理卞伟勋说 , 他们近些年投入6800多万元 , 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品种SH363、SH361 。 “自这个品种推出以来 , 已被多个假种子仿冒 , 导致我们市场占有率由60%下降到33%左右 , 损失巨大 。 ”
中国葵花产业联盟调查发现:国内现有原创型食葵育种企业和科研院所不足20家 , 其自主选育、推广上市品种约50个 , 而在国家农业农村部门登记的食葵新品种却高达1900多个 。 该联盟执行会长张永平痛心地说:“我国利用10多年的时间培育出食葵新品种 , 打败了国外‘洋种子’的垄断 , 却在很短时间内败给了‘仿种子’ 。 ”
据了解 , 我国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 , 水稻、大豆种子基本是国产品种 , 小麦的品种国产化率也较高 , 玉米、马铃薯种子部分依赖进口 , 不少蔬菜品种严重依赖洋种子 。
我国华北某地级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告诉采访人员 , 解决“吃得饱”问题的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 , 我国在自主育种方面已接近甚至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 其他杂粮杂豆、水果蔬菜等非主要农作物是解决“吃得好”的“健康粮仓” , 但自主育种方面与世界水平仍差距很大 。 近年来一些科研公司加大非主要农作物育种研发力度 , 取得了重大突破 , 但由于经济效益高等原因 , 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被仿冒现象突出 , 以市场认可度高的向日葵原创品种SH361、SH363、GK601为例 , 全国类似名称的登记品种达400多个 。
卞伟勋说 , “仿种子”就是对自主研发种子的仿冒、盗版和侵权 , 不仅侵犯自主研发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 , 也扰乱了种业市场秩序 , 更挫伤了企业研发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 , 严重影响我国种业的创新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