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拔琴弦从差点倒闭到年入10亿,创米李建新:没到最后,我绝不投降( 二 )


“你在泥巴地里跑 , 永远跑不快 。 而你在正常的塑胶跑道上就跑得快 , 就这么简单 。 赛道是一样的 , 但是你站的点不一样 , (结果就不一样) 。 我们是选对了赛道 , 站错了起跑点 。 ”
实际上 , 不止站错起跑点 , 杂而多的产品背后 , 折射出的更是创米初期战略上的不清晰 。
采访中 , 李建新回忆:“当时公司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 , 没有很清晰的战略 。 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你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知道 。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 , 是你对这家公司更大的未来 , 其实是没有构想的 。 只是为干而干 。 ”
但幸运的是 , 创米很快便开始转型 , 迅速从“坑里”爬了出来 。
2、转型:“重要的是坚持与专注”
2016年6月5日 , 李建新在微博写下“人生来就是承担责任 , 不管多大的坑 , 多高的坎 , 总要迈过去 。 做产品也是一样 , 重要的是坚持与专注 。 ”
轻拔琴弦从差点倒闭到年入10亿,创米李建新:没到最后,我绝不投降
本文插图
此时 , 距离创米打造的“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正式开卖的7月25日 , 还有50天 。
这款耗时14个月、模具修了不下百次的产品 , 是否会打爆市场?对彼时的创米和李建新而言 , 一切还处于未知之中 。
1)专注:“如果干不出来 , 我们就死在这”
李建新全面接手公司业务后 , 开始进行自我纠偏 , 铁了心要转型、要更专注 , 并最终找到了方向和聚焦点——把宝押在了智能摄像机上 。
采访中 , 我们问他 , 当时是否有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味 。
他坦言:“当时跟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 , 摄像机如果干不出来 , 我们就死在这 。 ”
当时在米内 , 其实已有一家做智能摄像头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蚁” 。 其一代产品已经在小米网正式上线售卖 , 2014年10月底首次开卖即创下10秒售罄的记录 。
但在2015年 , 情况发生了变化 。 因360通过免费策略大举扩张 , 小米在智能摄像头领域一度处于守势局面 。
创米后来成为小米生态链在智能摄像头产品上补位的公司之一 , 而智能摄像头成为小米生态链第一个在内部引入竞争的产品 。 小蚁则在后期逐渐淡出小米生态链 。
采访中 , 李建新谈了当时选择智能摄像头作为爆品突破点的原因:
“第一 , 它的强互联网属性 。
第二 , 它的市场盘子比较大 。
第三 , 它具有强未来属性 , 可以不断地去迭代 。 ”
而这款产品 , 也不负众望地在上市之后迅速打开市场 。 李建新说创业六年 , 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这款产品真正站稳脚跟的2017年 。
轻拔琴弦从差点倒闭到年入10亿,创米李建新:没到最后,我绝不投降
本文插图
“坦白讲 , 因为可以养活我们团队了 。 2017年的时候 , 我们就开始盈利 , 我认为成功一半了 。 后面其实发展更快 , 但那时候解决的是你的生存问题 。 ”
李建新在以往的采访中曾透露这款产品打造的几个“奥秘”:
“突出温暖、关怀感 。 做安全并不是做一个冰冷的安全产品 , 希望把这个东西做得更有趣 , 会有更好的体验 , 有关怀感 。
细节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 。 科技产品大同小异 , ‘大同’无法改变 , 需要着手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小异’ 。
拟人化设计、技术上实现 。 通过技术优化 , 实现摄像机内置天线的设计 , 才有了外观简洁、科技感、关爱感十足的‘小白’ 。 这不仅仅是工业设计的突破 , 同时也是技术上的突破 。 ”
采访中 , 李建新笑言 , “创米是在火里滚过一遍 , 我们是真正打出来的公司” 。
当我们从旁观的视角去观察这家公司 , 创米而打出来的 , 不只是产品 , 还有战略 。
2)战略开始明确与多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