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逍遥客|且屡禁不止?,宋朝官员为何热衷公款吃喝

宋时 , 地方因开展公务而举行的宴饮活动十分常见 , 属于国家政务运作之例行事宜 。
【清風明月逍遥客|且屡禁不止?,宋朝官员为何热衷公款吃喝】嘉祐三年(1058年) , 周敦颐在合州判官任上 , 提及当时之政务:“新守将至 , 诸要备办” , 寻常“稍有一日空暇 , 则或过客 , 或节辰 , 或不时聚会 。 每会即作诗 , 雅则雅矣 , 形亦劳瘁” , 则透露出日常招待宴设活动的频繁与琐碎 。 无独有偶 , 杭州亦是如此 , “部使者多在州置司 , 各有公帑” , “州倅二员 , 都厅公事分委诸曹 , 倅号无事 , 日陪使府外台宴饮” 。 苏轼任职杭州期间 , “不胜杯酌” , “疲于应接” , 将其视为“酒食地狱” , 从某个层面揭示地方饮宴活动的频繁、奢费现象 , 过度招待日渐成为当时政务中的突出问题 。
清風明月逍遥客|且屡禁不止?,宋朝官员为何热衷公款吃喝
文章图片
讲到地方公务招待宴 , 不得不提公使钱 。 宋时 , 开设公务宴所需物品及费用一应来源于各级政府拨款 , 当时称为公使钱 。 公使钱分为朝廷下发的正赐钱和本地自筹两种类型 。 正赐钱由朝廷拨付系省窠名的钱物 , 非正赐钱由本地拨付非系省的地方性收入 。 国家关于公使钱的用度有着相当严格的制度规定 , 各级机构和人员不可擅自滥用 。 不同级别文武官员都有支领和使用公使钱的权利 。 官署地位、治所大小、官僚品阶不同 , 领用金额也有所差别 , 总体呈阶梯状等级化特征 。
公使钱主要用于公务迎来送往犒设、平时宴聚、配置办公设施等 , 即“公用之设 , 所以劳众而饷宾也” 。 宋朝时期 , 公使钱的使用宴饮招待所用占据着重要地位 。
宋代 , 各个地方公务宴过度招待现象相当普遍 。 北宋时期 , 包拯陪伴辽使往返途经河北一带 , 述及所在地方公务招待时指出:“但能增饰厨传 , 迎送使人 , 及曲奉过客 , 便为称职 , 则美誉日闻” , “若稍异于此 , 则谤议纷然 , 往往因此降黜者有之” , 或许稍有夸张之嫌 , 却道出了地方公务招待的突出问题 。
针对此种现象 , 早在景德四年(1007年)八月 , 真宗就曾下令复置各路提点刑狱官 , 明确规定“州郡不得迎送聚会” 。 到仁宗执政之初 , 再次强调:“诸道守任臣僚 , 无得非时聚会饮燕 , 以妨公务 , 及假借民户什器 , 转运司谨察;其转运使副巡历所至 , 除遇公筵 , 方得赴坐 。 ”庆历年间 , 针对河北所在沿边招待事宜 , 明确规定:“河北州军有公使钱 , 除管领军校接待信使 , 不得辄有减刻外 , 其余筵会迎送并从简约” 。 在《庆元条法事类》中 , 关于官员招待宴的赴宴时间、宴会规格、与会频次及乐舞使用 , 甚至柴薪、炭、油、烛、酒食份例等具体事项都有相当详细的规定 。 以上种种 , 无不意在从制度层面遏制地方饮宴招待过度的现象 , 而实际所见却是处处饮宴 , 难免过度 。
清風明月逍遥客|且屡禁不止?,宋朝官员为何热衷公款吃喝
文章图片
宋朝政府对于地方所设各类公务宴饮活动 , 有着相对完善的制度规范与管理措施 , 通过监察、弹劾 , 法律制裁 , 财政管理(压缩预算、严格审计) , 廉政宣传(诏令、官箴)等多种举措予以监管 。 但是 , 地方因公务宴饮而产生的奢费、频繁开设等过度招待现象却屡禁不止 。
饮宴规格直接体现对于被招待者的尊重与欢迎程度 , 彰显地方所在热诚与否 , 不容忽视 。 宴饮作为社交的重要方式之一 , 迎来送往之类地方公务招待宴 , 虽不免具有应付政务之嫌 , 但盛请之下其情难却 , 礼宜尽东道主之谊 。 一旦出现疏漏或应对不周 , 甚者会引来麻烦 。
庐陵人欧阳观咸平三年(1000年)登第 , 授道州军州推官 , 考核期满 , 以前官迁于泗州 。 转运使至其地视察 , 欧阳观“傲睨不即见” , “郡守设食 , 召之不赴” , 因此以怠惰职务为由遭到弹劾 , 遂移西渠州 。 庆历四年(1044年) , 权知凤翔府滕宗谅受到贬黜 , 起因之一在于监察御史梁坚弹奏其“邠州宴会并泾州犒设诸军 , 乖越不公 , 虽然事后范仲淹为之辩护 , 但透露出地方公务饮宴招待事宜至关重要之事实 , 宴设丰盛、态度热诚恭敬是一种较为妥贴且颇受欢迎的常规接待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