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洪德堡之战:持续八日、斩首三百,为何成为宋夏百年战争的转折点?( 三 )


所以 , 你必须承认章楶要比主持好水川之战的韩琦、组织定川寨之战的王沿 , 高出一个段位 。 因为他能制住折可适、李浩这些武将 。
李浩的军队虽然丧失战机 , 未能全线压上 。 但是 , 不到三万的宋军能把二十万的夏军打得溃败逃窜 , 李浩的庆州主力起码发挥了威慑作用 。
所以 , 章楶为宋夏战争实践了一套足以制胜的算法 。 以前 , 这套算法仅停留在设计的层面 。 而以后 , 这套算法则可以从设计到实践了 。 公元1096年 , 新党强硬派吕惠卿主持的延安之战 , 就是按照这套算法进行操作的:放进西夏主力 , 取得形势优势 , 然后再实施暴击 。 虽然延安战役规模浩大却功败垂成 , 但五十万西夏大军仅斩首三千 , 这已经算是宋胜而夏败了 。
从洪德堡之战开始 , 北宋边关将领终于找到了打败西夏军队的方法 。
第一次取得主动的战事 。
主动 , 是从战略层面而言 。
战略 , 首先是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其次是明白敌人所处的位置;第三是搞清楚实现什么目标;第四是搞清楚实现目标的步骤;第五是搞清楚目标达成后的愿景 。
环庆路经略使章楶在元祐七年正月的奏疏 , 即公元1092年年初 , 全面阐述了对夏作战的详细战略 。
奏疏对西夏进行了战略定性 , 简单总结就是西夏不打不行 , 朝廷必须要强硬 。 但是 , 朝廷始终不得要领 , 要么花钱买平安 , 不打了、认怂了;要么拼尽全力死磕到底 , 大花费、大决战 。 花钱也不行、决战也不行 , 然后就搞坚壁清野 , 敌未杀却已自损八百 。
【历史故事】洪德堡之战:持续八日、斩首三百,为何成为宋夏百年战争的转折点?
文章图片
之后 , 奏疏明确了北宋自己的位置优势 , 即“堂堂中国 , 奄有四海 , 亿万之眾 , 济之以节度之师 , 何所施而不可” 。 同时 , 也对西夏做了地理和内政方面的评估 , 一是横山七寸 , “西贼所恃以为固 , 所仰以为生者 , 皆横山也”;二是内政七寸 , “夏国贼臣梁乙逋 , 挟恃其妹梁氏之势 , 辅立非嵬名氏之种以为国主 , 诛逐嵬名亲族” 。
所以 , 北宋要利用自己的优势 , 专攻西夏的劣势 。
接下来就是宋夏战争的目标 , 目标有两个 , 一个是西夏臣服;一个是西夏被灭 。 而实现这个目标都要战场获胜 。 而战场获胜的步骤则要分三步走:
一个是节约成本、实施浅攻 , 以频繁的进攻瓦解西夏的国力 。 唐高宗攻灭高句丽 , 后周和北宋攻灭南唐 , 都是这个套路 。 实际上 , 这就是不断蚕食之计 。
一个是诸路协调、筑垒横山 。 打蛇打七寸 , 横山就是西夏的七寸 。 汉武帝北伐匈奴 , 真正的转折点不是霍去病河西之战 , 而是卫青河南之战 。 趁匈奴用兵东北之际 , 卫青直取河南之地 。 自此之后 , 汉朝不仅占据了匈奴的河套草场 , 而且解除了近在咫尺的威胁 。 而横山就是西夏的河南之地 。 (扩展阅读:宋夏永乐城之战:一个尽责的外行到底能干出多少蠢事)
一个是不止讨击、兼行招抚 。 这既是战略又是战术 , 还是目标达成之后的愿景 。 战胜西夏是目标 , 目标成功之后怎么办?北宋要对西夏实施统治 。 西夏梁氏主政搞得民怨沸腾 , 北宋就要利用好这个优势 , 一边讨伐、一边招抚 。
所以 , 在公元1092年年初 , 作为环庆路经略使的章楶已经提出了全部宋夏战略的构想 。 而且 , 这个构想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无可挑剔的 。 而宋夏洪德堡之战则是这个战略构想在环庆路这个局部战场的成功实践 。
自此之后 , 北宋对于宋夏战争不仅有了明确的认识 , 关键是有了可供照抄的攻略 。 宋夏战争的真正转折点正式到来 。
北宋打西夏打了100多年 , 最后也只是打服而没有灭掉 。 而蒙古打西夏 , 只用了22年就彻底灭了西夏 。 这么说 , 北宋的战略战术远不及蒙古人 。
【历史故事】洪德堡之战:持续八日、斩首三百,为何成为宋夏百年战争的转折点?】但 , 问题是没有北宋穷追猛打的100多年 , 就不会有蒙古22年灭夏 。 西夏这个不死的小强 , 就是隋唐的高句丽、五代与北宋的契丹、明朝的满清 。 任何力量 , 都不可能采取战役模式打败西夏 , 而只能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 蒙古人的确所向披靡 。 但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就是在鏖战西夏时耗到了灯枯油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