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壮时尚小|五代十国和东汉末年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是分裂割据的时代( 二 )


东汉末年一直到唐朝是士族不断兴起的时期 , 放在当时算是社会的中产阶级 , 这一股力量主导了中古时期中国的历史 , 一直到唐朝灭亡 , 五代十国的战乱彻底断送了这一阶层 。 之后中国的封建王朝进入平民社会直到清末 。
虽然三国和五代十国都是割据 , 但如果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拉长 , 会发现两段割据时代之后 , 中国历史有了截然不同的发展 , 三国之后经历了两晋的短暂统一 , 之后又快速分裂 , 之后进入了漫长的南北朝时期 , 直到隋唐才再次一统 , 然而最终又分裂为五代十国 。
而五代十国 , 其整体被宋朝继承后 , 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期 , 而在宋朝之后 , 除了王朝更替时 , 社会出现动乱外 , 基本上 , 接续的元明清都维持了大一统的格局 , 维持了近一千年 。
为何同样是割据 , 两段动乱时期之后为何历史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 , 推动历史转变的核心原因又是什么?
3、推动演进的核心原因
笔者认为 , 有两点原因 , 一是皇权力量的加强 , 二是文化的普及 。 让我们先看第一点 , 表面上看 , 从秦汉时期开始 , 中国就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 但是在统治上 , 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就从未停止过 , 除去秦朝 , 在两汉时期 , 实际上豪族一直被豪族把持 , 或来源于开国功勋 , 或来源于地方豪强 , 比如 , 我们看到东汉末年最早形成割据的军阀实际上都是袁绍、刘表等人 , 他们都是原先朝廷的高官 , 比如袁绍就号称“四世三公” , 然而最终缔造三国的实际上是以曹操为代表的一批士族 , 而此时的豪族已经被打散 。
相较于原先的豪族 , 士族的力量没有那么强大 , 需要彼此支撑 , 方能制约皇权 , 比如在曹魏阵营 , 既有颍川集团也有南阳集团 , 凡事此消彼长 , 皇权在无形中反而增强了 , 于是我们看到 , 到了隋唐时期 , 中央的力量明显增强 , 而皇帝也能够开始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从地方选拔人才 ,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科举”会出现在隋唐的第一层原因 。
再看看五代十国之后 , 士族也基本被武人集团摧毁殆尽 , 此时的政治构成中 , 士族也无法再掌控话语权 , 唯一衡量的就是军事能力的大小 , 在此期间 , 社会逐渐由士族过渡到平民社会 , 所以 , 我们看到在后来的两宋 , 直到元明清 , 皇权的力量在不断得到加强 ,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 唐朝的宰相可以坐 , 但到了宋朝只能站 , 而到了明清只有跪的份了 。
再看第二层因素 , 文化的普及 。 为何从两汉到隋唐 , 为何平民无法始终参与政治?笔者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的传播始终在豪族或者士族之间传播 。
我们都知道 , 在两汉直至魏晋 , 文字主要刻在竹简上或者书写在布帛上 , 无论传播还是保存都非常不方便 , 南北朝时 , 北周军队攻破江宁 , 当时的梁元帝就命令将东阁竹殿十四万卷竹简烧毁 , 并感叹“文武之道 , 今夜穷矣!”可见竹简藏书非常不易 , 帝王家如此 , 百姓恐怕接触文字的机会都没有 。
因此 , 文化的传播在当时主要依靠家族内部的私学 , 而这种封闭性我们在三国中也能看出端倪 , 比如荀氏家族的荀彧和荀攸 , 诸葛家族的诸葛亮、诸葛瑾 , 名士多出自家族 。
然而到了隋唐之后 , 随着纸张的普及 , 民间获取文化的成本在进一步降低 , 到了宋代 ,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 大量的典籍开始进入民间 , 导致平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 而新出现的“科举”通道也使得其能够参与政治 , 表达诉求 , 因此文化的传播也是促进“科举”发展的第二层原因 。 而平民力量的崛起也使得皇帝可以绕过世家大族之间在民间汲取人才 , 而不受传统家族的掣肘 。 因此经历了五代十国 , 到了后世的宋元明清 , 我们看到贵族只剩下皇族 , 剩下的就都是文官集团了 , 政治由职业官僚构成 , 也使得皇权开始向全国辐射 , 国家也得到了长期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