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已提笔|民生为念,且看范仲淹做了哪些关乎社稷民生的事情,心存社稷

天圣八年(1030年) , 范仲淹四十二岁 , 出京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西)任通判 。 通判 , 州府的副长官 , 兼有监察官吏之权 , 故又称监州 。 由京城退居地方 , 范仲淹并没有只做那些职权范围内的事情 , 依然是心存社稷 , 民生为念 。 是年 , 范仲淹做了哪些关乎社稷民生的事情呢?
其一 , 上疏论职田不可罢 。
范仲淹闻听朝廷要废除职田之制 , 立即上疏论辩利弊 。 职田关联着官吏中中下层官员的生计 , 是涉及大多数官员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 。 真宗初年遵奉古制 , 赐官员职田 。 在实行中 , 某些贪得无厌的官员违犯规定 , 有或多占或强占等弊端出现 。
史官已提笔|民生为念,且看范仲淹做了哪些关乎社稷民生的事情,心存社稷
文章图片
有些人就主张废除职田 。 范仲淹论辩说:这是滥官之咎 , 非职田之过 。 大多数中下层官员 , 俸禄微薄 , 家庭全赖此维持生计 。 凡没有职田的地方 , 自持廉洁的官员都比较窘困 。 过去官员少 , 任期长 , 交替调动无需多费时日 。 如今官多 , 交替调动频繁 , 等待安排任职的时间又往往较长 , 无职田则常衣食不足 , 等于逼使官员去走贪黩之路 。
权衡利弊得失 , 范仲淹奉劝朝廷“不以一时之论 , 废经远之制” , 实现职田“大赉于多士 , 俾无蠹于生民”的主旨 。
其二 , 上疏论士人寄贯开封府 。
【史官已提笔|民生为念,且看范仲淹做了哪些关乎社稷民生的事情,心存社稷】北宋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和平稳定 , 京城开封已相当繁荣 。 当时 , 全国各地的士大夫都纷纷涌向京城 , 长期寄居开封城 , 给京都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 。 范仲淹上疏分析其中的原因、利弊 , 并提出朝廷应采取的对策 。
史官已提笔|民生为念,且看范仲淹做了哪些关乎社稷民生的事情,心存社稷
文章图片
其三 , 上疏论太后复辟 。
在京城 , 范仲淹两谏太后而毫无效果 , 但他认为这是关乎社稷稳定与安危的大问题 。 到河中府后 , 坚持再一次上疏 , 让太后还政于“春秋已盛”的仁宗皇帝 , 自己去颐养天年 。 奏疏上去 , 被相府压下 , 没有报送太后 。
其四 , 上疏罢修宫观 。
是年三月 , 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上书太后和皇帝 , 建议修建太乙宫和洪福院 。 刘太后同意三司建议 , 下令木材仍从河中府调运 。 河中府西、南两面靠近黄河 , 土地肥沃 , 盛产名贵木材 。 真宗一朝 , 大搞迷信活动 , 东封西祀 , 大兴土木 , 每年从这里征调大量木材 , 民众深受其害 。
仁宗即位以后 , 天圣五年寿宁宫毁于大火 。 天圣七年 , 珍藏天书的玉清昭应宫又遭回禄(火灾)之变 , 使真宗一朝耗六年时间建成的规模宏大的宫殿化为灰烬 。 今日要兴建的宫观 , 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 仅木材一项就要九万四千多根 。 诏书下到河中府 , 民众怨声载道 。
史官已提笔|民生为念,且看范仲淹做了哪些关乎社稷民生的事情,心存社稷
文章图片
时在河中府的范仲淹深知 , 前些年民众已经不堪重负 , 倘若再大规模征调乏竭的木材 , 民众将难以生存 。 “及观民患 , 不忍自安”的范仲淹 , 不顾对他已深为不满的刘太后如何处置他 , 依然为民请命 , 再次越职言事 , 向太后和皇帝上了《谏买木修昭应寿宁宫奏》:“昭应、寿宁 , 天戒不远 , 今复侈土木 , 破民产 , 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 宜罢修寺观 , 减定常岁市木之数 , 蠲除积负 , 以彰圣治 。 ”
刘太后看罢不悦 , 但迫于民意舆情压力 , 还是决定停建 。 河中府民众得知停建的消息 , 奔走相告 , 从内心感激范仲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