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大凡外地人 , 在西安地铁钟楼站下车 , 可能都会有一种走入迷宫的感觉 , 要地上地下穿梭几次 , 才学会识别通往目的地正确方向的出口 。钟楼不远处是鼓楼 , 上面悬有两块匾额:文武盛地、声闻于天 。钟楼、鼓楼 , 至今犹是千年长安的地标 , 往昔的盛景 , 今日的繁华 , 依然在暮鼓晨钟里延绵 。
北京的钟鼓楼 , 则是位于大名鼎鼎的中轴线的北端 , 据说 , 它们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 , 600年来 , 数次被毁、复建、修缮 , 现在所见的鼓楼的建筑主体是明代嘉靖十八年(1537年)的 , 钟楼则是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的 , 皇城里边的大故事 , 皇城根下的小玩意 , 二楼都一直看在眼里 。
不只西安、北京 , 还有许多古城也有钟鼓楼 , 承载着历史感 , 热闹着烟火气 , 总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
据《北京钟鼓楼》(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朱英丽、曾贻萱著) , “钟鼓楼初起于汉 , 中兴于唐末 , 鼎盛于明”
那么 , 钟鼓楼都有哪些功用呢?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文章插图


一 最基础、直接的功用是报时
报时工具走入寻常百姓家是近代的事儿 , 古代的报时体系则基本是官办的 。“鸡人” , 这个现今听起来挺怪的称呼 , 其实就是宫廷中的报时员 , 其称呼大概来自“雄鸡报晓”之意吧 , 刘禹锡《马嵬》诗中就写有“空闻虎旅传宵柝 , 无复鸡人报晓筹” 。“鸡人”的同事们 , 还有“挈壶氏”——负责执管漏壶、“司寤氏”——负责夜间测时 , 等等 。
其下一等的是更夫 , 可是不要误会 , 广大更夫游走在大街小巷里 , 可他们却也是地方保正雇佣的 , 总体也是归到地方政府体系的 , 也算官面儿上的人 。
在官办报时体系链的最顶端 , 就是巍然屹立的钟鼓楼了 。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文章插图


那么 , 钟鼓楼是怎样报时的呢?
由于朝代不同、地域不同 , 方法有别 , 只能大致归纳为:晨钟暮鼓、晨鼓暮钟、钟鼓齐鸣 。
具体的敲击、鸣响细节 , 很难考证到了 。实物却有留存 , 以北京钟鼓楼为例 , 钟楼现在悬挂的大钟 , 是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 , 钟体为铜锡合金 , 通高7.02米 , 直径3.40米 , 壁厚0.245米 , 重约63吨 , 被称为“古钟之最” 。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文章插图


鼓楼用于定更所用之鼓共二十五面 , 一面主鼓 , 二十四面群鼓 , 是根据中国农事二十四节令而设置的 , 目前只存主鼓 , 鼓高2.22米 , 腰径1.71米 , 直径1.40 米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 , 此鼓遭到刀砍 , 所以残破 。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 , 钟鼓楼报时隶属銮仪卫管辖 , 每次钟鼓敲击的方法俗称:紧十八 , 慢十八 , 不仅不慢又十八 , 这快慢相间的十八声总共六次 , 合计一百零八声 。
古人用一百零八声代表一年 , 因为 , “盖年有十二月 , 二十四气 , 七十二候 , 正是此数”(明代郎瑛《七修类稿》) 。
除了报时 , 另一个基本功用是安保 。有记载 , 北魏建鼓楼 , 以击鼓为信号 , 指挥擒贼捉盗 。此外 , 位于边关、要塞的钟鼓楼 , 还起到瞭望、示警等部分军事功能 。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文章插图


二 是体现国家权力、维持社会秩序的象征
各地的钟鼓楼大都位于老城的中轴线上 , 这些高大的建筑 , 自带威严庄重的仪式感 , 钟鼓声每天都按时鸣响 , 远播到城市的角角落落 , 听在耳中 , 扎进心里 , 规律着人民的作息 , 督促着百姓的作为 , 在维持社会秩序上起着特别的作用 , 成为国家权力的一种比较显著的象征 。
巡阅各地的钟鼓楼 , 会发现许多钟鼓楼上都悬有匾额 。我们知道 , 匾额在古代是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诉求的重要工具 , 这些醒目的钟鼓楼匾就起着巨大的宣传和教化作用 , 并体现着所在城市或地域的独特地理文化 。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文章插图


前文说到西安鼓楼匾额是文武盛地、声闻于天 , 两方匾画龙点睛标出盛世气韵 。
甘肃张掖鼓楼 , 有四方明代古匾:东为“金城春雨” , 西为“玉关晓月” , 南为“祁连晴雪” , 北为“居延古牧” , 十六字几乎写透这个丝路重镇的神韵 。
河北张家口宣化 , 在明代 , 是北部边防重镇 , 所以宣化钟鼓楼上的匾是:声通天籁、神京屏翰、震婧边氛、耸峙严疆 , 读起来骄傲而又肃穆 。
北京钟鼓楼目前只有鼓楼上挂有一块“鼓楼”匾 , 笔者认为这就略平淡了些 。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文章插图


三 衍生出的政治、社会及文化功能
从古至今 , 各地的钟鼓楼都几乎是城市的中心 , 聚拢人气的力量不随时间流逝而减弱 , 只是功能会有所改变 。
北京鼓楼在元代被称作“齐政楼” , 元末明初的诗人张宪在《登齐政楼》诗中曾写道:层楼拱立夹通衢 , 鼓奏钟鸣壮帝畿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民国十三年(1924年) , 北京京兆尹薛笃弼将“齐政楼”改为“明耻楼” , 并挂上一块“明耻楼”匾 , 意为铭记这段历史 , 知耻图强 。
可是 , 后任的京兆尹李谦六却认为古迹名称不宜擅改 , 又改回了“齐政楼” 。钟鼓楼成为一段风云的见证 , 像一个敏感复杂的政治符号 , 映进眼中 , 记在心里 。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

文章插图


如今 , 各地钟鼓楼大多成为商业集聚区 , 琳琅满目里 , 灯红酒绿处 , 庄严的钟鼓声早已飘散 , 再看钟鼓楼 , 像一个心平气和的老人 , 亲切微笑着 , 看着时间流过来又流过去 。
1994年的香港红磡体育场 , 在“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上 , 来自北京的青年——何勇唱起了《钟鼓楼》 , 他的父亲何玉生身穿长衫弹着三弦 , 他的同行和朋友——窦唯 , 着黑色立领制服、一脸清秀地吹着笛子 , 为他伴奏 , 留给摇滚歌迷永久的记忆 。如今 , 已过知命之年的何勇和窦唯几乎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 回归到它们吟唱过的钟鼓楼下 , 继续各自的生活 。
就像刘家昌在27岁就写出了怀旧神曲《往事只能回味》 , 何勇也在25岁就开始了批评和怀旧 , 他用青涩、高亢的声音吟唱和呐喊着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 , 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 , 现在是太吵太乱 。”
难道乡愁是与生俱来的么?
钟鼓楼 , 就寄托了乡愁 , 千百年来 , 让思乡的游子 , 梦里眺望 , 泪流不止 。


作者:王昊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北京钟鼓楼》 朱英丽、曾贻萱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2003年3月第1版
【好多古城都有钟鼓楼 为什么古城都有鼓楼和钟楼】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