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长辈去世后 , 我们通常都会烧纸人陪葬 , 而在先秦时期 , 古人却时常使用人殉和人祭来陪葬 , 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显示 , 已发现的商周奴隶社会时期人殉和人祭的人数 , 总数就达到了四千人之多 。 (甲骨学家胡厚宣结合考古发掘的墓、甲骨文上记录的信息得出的数据)
后来随着兼并战争对人口需求的增加 , 以及人意识的觉醒 , 人的价值逐渐得到了重视 , 古人便开始用草人和陶俑作为人殉的替代品 , 用陶俑取代人殉 , 本是充满善意文明进步的体现 , 崇尚仁、礼的孔夫子却破口骂道:“最初提出用土偶木偶来陪葬的人 , 应该是子孙断绝没有后代了吧!(始作俑者 , 其无后乎!)”
孔子恐怕也没想到 , 因为他的这句话 , 会导致两千多年来 , 数不清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为此吵起来 。
文章图片
【【爱历史】《论语》中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一、孔子说的“始作俑者 , 其无后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 , 其无后乎”这句话 , 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 孟子的用意是借由孔子因为土偶木偶太像人 , 便批判最早提出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这件事 , 来告诉梁惠王要施行仁政 。
关于这句话原意的推测 , 古往今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1 , 孔子误解了丧葬制度的发展顺序 , 他以为人殉是因为春秋时期的人用像人的木俑祭祀 , 才逐渐发展过来的;
《论衡·薄葬》一书便记载到:“孔子又谓:为明器不成 , 示意有明 , 俑则偶人 , 象类生人 。 故鲁用偶人葬 , 孔子叹 。 睹用人殉之兆也 , 故叹以痛之 。 即如生当备物 , 不示如生 , 意悉其教 , 用偶人葬 , 恐后用生殉 , 用明器 , 独不为后用善器葬乎?”
2 , 孔子崇尚仁、礼 , 但他却是站在贵族的角度 , 提出的有等级的仁 。 在商周时期 , 活人殉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习俗 , 孔子批判用俑殉葬的行为 , 是因为这不符合“传统”;
代表着 , 如梁效班子 。
3 , 第三派以朱熹为代表 , 他们认为孔子推崇仁爱 , 哪怕木偶土偶只是做成了人的样子 , 也容易引起人的反感 , 所以孔子批判这种行为 , 是从精神上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
文章图片
三种观点首先排除第二种 , 第一种和第三种便是历史长河中争议最大的两种观点了 。
《礼记》记载:“孔子谓:‘为明器者 , 知丧道矣 , 备物而不可用也 。 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 。 不殆于用殉乎哉 。 其曰明器 , 神明之也 。 涂车刍灵 , 自古有之 , 明器之道也 。 孔子谓为刍灵者善 , 谓为俑者不仁 , 殆于用人乎哉!’”
这段话的大意是 , 古人将死者当作神明 , 用泥土做车、茅草扎人 , 来祭祀死者 , 这就是明器的来历 , 发明明器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人 , 发明俑人的人是不仁的人 。
通过这段话 ,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当时存在着用土木做成人俑的俑葬、活人祭祀的人葬和草扎成的明器祭祀三种陪葬品;
2、孔子推崇用草扎成的草人陪葬 。
草人和木俑、土俑最大的区别 , 就在于草人只能看出大概的轮廓 , 而木俑和土俑可以制作得非常逼真 , 加上草人成本也远低于木俑和人俑 , 对于崇尚节俭的孔子而言 , 草人陪葬可以大规模推行 , 因为它不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 , 还不必担心浪费财富 , 导致国家贫穷 。
要理解这一点 , 就必须搞清楚 , 当时的丧葬习俗到底有多血腥 。
文章图片
二、在孔子生活的时代 , 人殉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习俗 , 诸侯、天子去世 , 一次拉几十上百人殉葬是常有的事;
《墨子·节丧》中记载了一件事:天子杀殉 , 众者数百 , 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 , 众者数十 , 寡者数人 。
透过这份记载 , 我们也能看出早期人殉的残酷 。
人殉制度 , 具体兴起时间已不可考 , 它应该和原始部落时期 , 古人处置战争俘虏过来的战俘的方式有关 。
演变到商周时期 , 这一习俗已经相当成熟 。
殷商时期 , 有“尊神”、“尚鬼”的传统 , 当时的人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还不成熟 , 他们认为天地间存在着掌管生死的神明 , 人死后 , 肉体会归于自然 , 而精神却会到达天上侍奉在上帝左右 , 庇佑子孙后代 。
- 【历史故事】此人身为陕甘总督,为了恢复清朝统治,险些为溥仪打下半壁江山
- 【历史故事】溥仪为何独爱皇后婉容一人,甚至在婉容出轨后,溥仪都能包容她?
- 【爱历史】野云庵:诸葛亮与友人相交的故事
- 有什么好蓝牙耳机和音箱可以买买买 蓝牙音箱买哪种好
- 【游戏世界】游戏速递:玩家发图贺《逆水寒》四周年
- 【历史故事】吕雉的头号知己审食其,最后是什么下场?
- 【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母猪救了顾老汉的命
- 【爱历史】《论语》中的“见义勇为者”
- 快速炒猪肝的秘诀 炒猪肝窍门
- 【游戏世界】负责人称《木卫四协议》将充分利用PS5手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