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酒二代系列报道|树清酒庄总经理刘锦睿:中小白酒做品牌才有出路|封面天天见·吃喝有度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喻奇树
作为四川名酒核心产区,泸州大大小小的酒厂有很多,“酒二代”逐步接班的也有不少。刘锦睿是泸州树清酒庄的少东家,与封面新闻前三期专访的“酒二代”相比,有着相似的经历,却有不同的感悟 。
他在川师读的大学,然后到美国留学,回来后在成都创业,刚开好头,就被父母叫回继承家业。
从2017年起,他开始全面接管酒庄事务。经过短短几年探索,酒庄成功转型,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在他身上,有着什么样的酒故事?对白酒,又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封面|酒二代系列报道|树清酒庄总经理刘锦睿:中小白酒做品牌才有出路|封面天天见·吃喝有度
文章插图

从底层开始
从白酒“小白”到“技术男”
封面新闻:听说你一开始并不想回去做酒?
刘锦睿:最初我对白酒并不感兴趣。我本科在美国学的经济和传媒,后来回成都成立了一家做外墙装饰的公司,做得很顺,公司盈利也不错。
所以,父母让回去接手白酒,我心里斗争了很久。
但是没有办法,家里就我一个独子,必须得回去接。
封面新闻:你是怎么喜欢上白酒的?
刘锦睿:我是2010年回去的,那时白酒正在风头上,只要是“酒”就赚钱。但我回去不是去做“少东家”,而是从底层员工做起。最开初是学酿酒,然后学尝评和勾调。
学品酒非常枯燥,一度我想放弃。别人一天品40杯酒,我一天要品十组50个酒样。
直到品得我舌胎发黑,发麻,只能识咸淡。但我父亲说,除非你舌胎开裂,否则就不能停。
我非常幸运,拜了泸州酒界很“牛逼”的唐吴平做老师,慢慢地,我从枯燥的品酒中,找到了对酒的乐趣。我跟着师傅学的时候,做了上千个酒样。
2012年,我考取了四川白酒省级评委。此后三届,我都是省级评委,算是省评委的“元老”了。
其他品酒师、酿造师等,我都拿的是最高级证。现在唯缺的就白酒国家级评委,这需要分指标才够得上。
现在,我对自己技术还是有信心的,而且在与客户打交道中,也体会到了技术带来的好处。
坚持做品牌
曾拒绝三千吨原酒大单
封面新闻:对做酒,你受到父辈哪些影响?
刘锦睿:在技术上,受我父亲影响更大。他原是泸州老窖的酿酒工程师,曾是泸州老窖六大车间主任 ,还是国窖1573主研成员,文物窖池守护人。
在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上,我受母亲影响更大些。
封面新闻:你什么时候开始全面接手酒庄事务的?酒庄规模怎样?
刘锦睿:2017年后,我开始全面接手酒庄管理。
我们酒庄规模不大,只有101口窖池,但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窖池,现在是泸州市文物窖池。
我们坚持做精品酒庄,没有刻意扩规模。
封面新闻:在当前市场背景下,你觉得小白酒企业出路在哪里?
刘锦睿:中小白酒企业要活出来,还是得做品牌。
树清酒庄原来也是为别人供原酒。我全面接手后,开始转型,做酒庄品牌,拓展贴牌生产客户。
做品牌确实难很多,沟通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都增加了许多。但好处是分散了风险。
做原酒就简单得多,一个大单子,可能将你一年的销售就解决了,一大笔钱马上就到手。
但是,现在大厂都在扩产,一些外地品牌,还直接到泸州来建厂。他们对原酒需求越来越小,原酒市场面临萎缩。
另外,做原酒就那么几个客户,一旦某个客户跑单,酒厂就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今年,我们就拒绝一个大厂一笔3000吨的原酒大单。因为,接了他,就意味着失去其他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