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社|Cytiva 中国区科研产品总监沈兴旺谈蛋白质领域研究,丁香园专访( 二 )


丁香园:蛋白质纯化既有实验室微克/毫克规模的纯化 , 也有工业界千克乃至吨级的纯化 , 对于这些个性化和高通量的不同需求 , Cytiva如何一一满足?
沈兴旺:?KTA这个品牌在Cytiva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由于其在层析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也使得?KTA及主要的代表性产品如FPLC , 成为了层析技术的代名词 , Cytiva的蛋白纯化产品如?KTA和层析填料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的同时 , 更致力于帮助客户建立和优化蛋白纯化工艺 。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里 , Cytiva都能够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
比如你提到了实验室的纯化需求 , 在科研领域里 , 针对不同的科研样品 , 我们可以提供完整的纯化流程来帮助科研项目的向前推进 , 例如 , 在结构生物学领域 , 蛋白纯化是核心的方法之一 , 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不断普及 , 对蛋白纯化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要求更加高效的分离微量的样品 , 也就意味着尽可能少的样品 , 尽可能高的分辨率和尽可能短的操作时间 。 针对这些要求 , 我们从?KTA设备和层析填料上都进行了升级 , 推出了基于?KTApure25平台的微量纯化方案 , 和全新一代的高分辨离子交换层析柱CaptoHiRes等 , 可以很好的完成微量纯化的工作 。
再比如 , 生物制药近些年的快速发展 , 也对纯化工艺和纯化效率提出了挑战 , 大家看到我们推出的一系列层析填料的新产品 , 如大家熟悉的MabSelectPrismA和最新的FibroPrismA等 , 在提高生产效率上有着非常好的表现 。 再者 , 你提到了高通量的需求 , 这确实是在工艺开发过程中是用户非常关注的 。 Cytiva从工艺开发早期的筛选过程 , 可以提供高通量工艺开发HTPD的工具 , 比如PreDictor96孔板和RoboColumn微型层析柱 , 快速高效的进行筛选工作 。 而在工艺开发过程中 , 也有成熟的自动进样器加多步纯化等解决方案 , 来帮助客户建立高通量工艺开发的平台 , 这在国内有很多的案例可循 。
丁香园:在分子互作研究领域 , Biacore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金标准” , 据统计 , 目前全球超过80%的上市抗体药物采用了Biacore技术进行研发和申报 , 也帮助研究者完成逾4万篇论文 。 Cytiva在Biacore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着深厚积累 , 能否请您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的情况?
沈兴旺:是的 , 众所周知 , 在分子互作领域Biacore是大家公认的“金标准” 。 这一方面是因为Biacore是分子互作技术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 1990年Cytiva发明了全球第一台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设备 , 也就是Biacore , 使人类第一次利用一台设备就能对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自动化检测 , 从最初的抗原抗体 , 到蛋白-DNA、蛋白-小分子、甚至完整的细胞等 , 都能使用Biacore来检测 , 这极大提高了分子互作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 , 可以说是分子互作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 。
而且Biacore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 无论是基础科研 , 临床研究 , 还是药物开发 , 都会用到Biacore 。 在基础研究方面 , Biacore已经广泛应用到基础科研的很多领域 , 如转录调控、信号转导、蛋白结构与功能分析等等 , 累计发表的文章已经超过4万篇 , 仅国内每年都有超过1000篇使用Biacore发表的文章 。 以最近的新冠病毒研究为例 , 无论是新冠病毒入侵和传播的分子机制研究 , 还是治疗性药物的开发都大量使用了Biacore , 比如清华大学的王新泉教授、张林琦教授发表的Nature文章 , 利用Biacore发现了病毒S蛋白与ACE2受体的结合比相应的SARS的强 , 解释了为什么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严重 。
在药物开发方面 , 不管是疫苗、抗体还是小分子化合物 , 从药物的早期研发 , 到临床研究 , 以及后续的生产和质控等等 , Biacore已经应用到药物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 目前超过80%的上次抗体药都使用了Biacore进行研发或申报 , 同时以Biacore为代表的SPR技术 , 已经被中国、美国、日本药典收录 , 是FDA/EMA等明文推荐的药物结合活性检测的“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