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地名之“阳”

沈阳、安阳、洛阳、南阳、信阳、襄阳、岳阳……
“阳”这个字 , 似乎和中国地名紧紧地绑在一起 。 要是细细地数上一数 , 你会发现 , 这可不是巧合的“个案” 。 据记载 , 我国县级以上带“阳”字的地名 , 有120个左右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地名之“阳”
文章图片
中国古人给地区选择名字时 , 的确喜欢用“阳”字 。 据不完全统计 , 光是在河南省 , 带“阳”字的城市名称就有18个 。
若是非要问缘故 , 必须得说说地理环境 。 来 , 看一张图 , 温习一下高中的地理重点知识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地名之“阳”
文章图片
请问 , 凭借图中给出的信息 , 如何判断哪边是阴坡 , 哪边是阳坡呢?
没错 , 关键要看雪线 , 雪线越高 , 说明日照越充足 。 如果再加上左上方的方位图 , 还能估摸出这个地区地处北半球 。 若记忆力非常不错 , 或许还能隐隐想起地理老师敲黑板说过的判断法则——“山南水北为阳 。 ”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了 。
据研究 , “阳”在诞生之初便和太阳密切关联 。 在甲骨文中 , 阳写作“昜” , 学者丁山将其注解为“昜者 , 云开而见日也 。 ”在这样的逻辑推演下 , “阳”字天然指向了太阳、光照、日出等自然现象 。 至于“阳”与“南”的联系 , 更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
中国自古以来自然资源丰富 , 河流山川众多 , 古人尤其喜欢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给地方命名 。 “山南水北为阳” , 其实出自西汉时期的《谷梁传》 , 文载:
“水北为阳 , 山南为阳 。 ”
中国地处北半球 , 太阳基本从南面照射而来 , 这决定了山的南麓日照效果更好 , 成为阳坡 。 山的北麓不仅日照少于南坡 , 冬季还可能会与冷空气“面对面” , 得名“阴”坡也就不足为奇了 。 再加上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 河流大多呈东西走向 , 自西向东流 , 受到重力作用 , 会产生顺时针的转向 , 水流多冲刷南岸 , 南岸地势多低湿 , 光照少 , 故有“水南为阴”一说 。
大多数以“阳”命名的地区 , 都源此得名 。 比方说 , 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的洛阳市 , 据《寰宇通志》记载 , “地居洛水之北 , 故曰洛阳 。 ”也就是说 , 因为位于洛水的北岸 , 所以得名“洛阳” 。 洛阳傍水而名 , 湖南省岳阳市则是依山得称的典型 。 《今县释名》文载:“城内有巴邱山 , 一名天岳山 , 又幕阜山亦谓之天岳 , 地据其阳 , 故曰岳阳 。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地名之“阳”
文章图片
古洛阳地图
那为什么带“阳”的地名会如此之多呢?
这与人们的生产和聚居习惯有关 。 山的南麓、水的北岸往往光照充足 , 夏季降水更充沛 , 同时 , 因为受到水流的冲击较小 , 土质更为结实 , 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宜耕种 , 方便生产 , 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聚居地的首选 。
换句话说 , 住得多了 , 命名多了 , 留下来的地名也就多了 。
地理因素之外 , 也有研究者认为 , 古人在地名的选择和使用中 , 颇好“阳”字 , 在这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缘故 。 这时需要提起一个特殊的地名——河阳 。
据考究 , 河阳泛指当今河南省内 , 黄河北岸的地区 , 这一名称现在已被弃用 。 《谷梁传》文载:
“天王守于河阳” 。
“守”在这里 , 代表巡狩之意 , 指代上级对下级的视察 。 也就是说 , 周天子在河阳 , 视察诸侯 , 并接受诸侯王们的朝觐 。 但学者发现 , 在《竹书纪年》的记载中 , 事实发生了大转变 , 成了“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 。 这个“会”字颇值得寻味 。 “会”意为“会见” , 换句话说 , 原本应该是上级视察下级 , 周天子稳坐朝堂 , 诸侯前来觐见 , 却变成了周天子去晋国 , 在晋国会见诸侯国君 。 依据当时的诸国国力形势 , 学者判断 , 真实情况应是后者 。 那为什么《谷梁传》要做如此记录呢?另外 ,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河阳”呢?
按学者推论 , 这是在给周天子“挽尊” 。 作为宣扬和谨遵周礼的儒学经典 , 《谷梁传》总不能直接承认 , 高高在上的周天子被诸侯“呼来唤去” , 至少在字面上得维持住周王朝的面子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地名之“阳”】对“河阳”的强调更是如此 。 山南水北为阳 , 就像太阳东升西落 , 规律所在 , 秩序所在 , 万万不可动 。 这也被视为儒家的“春秋笔法” , 晋文公再跋扈 , 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 如同不能违背天子为尊 , 诸侯次之的等级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