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地名之“阳”( 二 )


这也不难解释 , 为什么“阳”字地名多出自我国中原地区 , 最早以阳得名的“安阳” , 便是重要的中华文明发源地 , 这和我国以中原为中心 , 向四周逐渐扩散的社会格局正好适配 。
秦一统中国后 , 这样的命名方式从中原逐渐向四方扩展 , 所以现在 , 在广阔的中国疆域上 ,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带着“阳”字的地名 。
说到此处 , 大家或许会在心里嘀咕 , “阳”成了众人选 , 那“阴”字呢?不可否认的是 , “阴”字在我国地名中的使用相对较少 。
阴 , 古文作“舎” , 表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 。 “阴”字和地名的缘分也得追溯到《谷梁传》 。 《说文解字》段玉曾裁注:“《谷梁传》曰‘水北为阳 , 山南为阳’ , 注云‘日之所照为阳’ , 然则水之南 , 山之北为阴可知矣 。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地名之“阳”
文章图片
若考虑地理因素 , “阴”地的环境条件相对没那么适宜生产 , 形成的大型聚居地相对较少 , 保留下来的地名自然不多 。 但并不代表着“阴”字被直接抛弃 , 细数下来 , 还是有带“阴”字的地名 , 比如河南省北部的汤阴县 , 便是地处汤水之南 , 得名“汤阴”;位于陕西省的华阴市 , 则立于华山之北 , 所以被称为“华阴” 。 山东省临沂市的蒙阴县 , 位于蒙山之北而得名 。
再者 , “阴”地、“阳”地与生产条件优劣之间的关联 , 受古时较低生产力水平影响 , 尤其是山脉和河流 , 更是中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和交通运输的重要资源 , 以此设依据、分高下 , 自然被古人们奉为圭臬 。
不过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人们用“阴”“阳”命名的地名不断减少 。 有学者曾绘制过一张“阴”“阳”地名的分布图 , 其中许多古地名已经消失 。 与之相伴的 , 是二者逐渐缩小的区位条件差距 , 换句话说 , 居于阴或是处于阳 , 都会赋予一个地区不同的发展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