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历史学界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 在政治领域敏感自然是因为历史原因 , 而在学术领域敏感主要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脱节 。
在现代国际社会 , 中国和日本是平等的主权国家 , 而在历史上 , 中国和日本却有着长期的宗主和藩属关系 。
【历史故事】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
文章图片
历史上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家 , 有一个重要的例证 , 那就是日本人长期自称为周朝泰伯的子孙 。 泰伯此人很多人不熟悉 , 他有一个弟弟名叫季历 , 季历的儿子就是周文王昌 。
史书记载 , 周族领袖太王公亶父有三个儿子 , 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 。 周族原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下一代君主自然应该是长子泰伯 , 但是季历有一子昌也就是未来的周文王生而有圣瑞 , 太王于是有意把位子传给季历 , 但碍于制度 , 并未实现 。
泰伯洞悉了父亲的心思 , 毅然带着二弟仲雍出走“荆蛮” , 断发文身 , 建立吴国 , 把位子让给弟弟季历;父亲死后泰伯回去奔丧 , 众人要求他即位 , 他又一次断然拒绝 , 让季历即位;而当季历去世后他再一次回去奔丧 , 第三次让出王位 , 让季历之子昌即位 。
泰伯如此“三让天下”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世的共同赞誉 , 孔子也评价道“泰伯可谓至德也矣 , 三以天下让 , 民无得而称焉” , 意思就是泰伯的行为体现了最高的道德 , 百姓们都想不出怎么称颂他了 。
【历史故事】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
文章图片
史书记载泰伯带着二弟仲雍前往荆蛮 , 建立吴国 , 泰伯传位给仲雍 , 仲雍传季简、季简传叔达 , 叔达传周章 , 周武王灭商后就封周章于吴国 , 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国的开国之君 。
而在三国时期魏国人鱼豢所撰写的《魏略》中 , 则记载“倭人自谓泰伯之后” 。 这个时期正是日本和魏国开始互动的时期 , 这条记载反映当时的日本使者在魏国人面前自称为泰伯之后 。
而在唐朝人房玄龄和李延寿所撰写的《晋书》中也记载称 , 倭人在魏朝时和中国通好 , 共有七万户人 , 男子不分大小都捏面纹身 , 自称是周朝泰伯后人 。
而在日本文献中的类似记载 , 最早出现于日本历应元年(公元1338年) 。 有僧人中岩圆月在修《日本记》的时候就以吴国泰伯为国祖 , 称日本历代均为泰伯子孙 。
【历史故事】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
文章图片
在历史学家看来 , 泰伯奔至“荆蛮”建立吴国本身就不是很可信 , 应该是周朝人在灭商建国后为了展现自己势力范围早就到达了吴国而编造出来的传说 , 泰伯本人可能只是在山西的平陆建立虞国而已 。
日本使者在中国朝廷面前自称泰伯之后 , 主要因为传说中泰伯适应当地风俗习惯“文身断发” , 和日本当时的本土习俗颇为相似 。 而自称泰伯的后人 , 应该也是当时较为弱小的日本人为了寻求中国朝廷的认可而做出的攀附 。
日本人自称为泰伯之后 , 可能有攀附之嫌 , 但日本文化受到吴越文化的重要影响 , 却是不争的事实 。 吴人东渡日本可能有两个时间点 , 一是春秋战国时吴越国亡后 , 二是三国时期 。
【历史故事】为什么有些日本人自称周朝泰伯的后人?】除了人口东渡外 , 日本稻作文化、日语中的吴音和日本的和服都明确证明了日本古文化受到吴越文化影响极大 , 故而日本人自称为吴太伯之后 , 也颇有历史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