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审判苏东坡( 二 )


比如: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一》: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 ”
嘛意思?你苏轼的意思 , 岂不是说皇帝喜欢玩新花样 , “新巧” , 不让老百姓安闲?你这个居心 , 太恶毒了!
就这样 , 御史台的何正臣、舒亶、李定 , 以及国子博士李宜之联手连番上“弹劾状” , 以“御史台检会送到册子” , 写明苏轼的主要罪状 , 要求严惩苏轼 。
要多严呢?按照李定的说法:苏轼犯四大该诛之罪!这样的人:
“有讥切时事之言 。 流俗翕然 , 争相传诵 ,
忠义之士无不愤惋 。 ……
轼万死不足以谢圣时……
伏望陛下付轼有司论如大不恭 ,
以戒天下只认为人臣子者 。 ”
说得还那么动听!苏轼这个坏人 , 写的东西 , 被那么多人看到 , 传播很广 , 影响很坏 , 让我们这些小粉红们伤心气愤 , 必须必须严惩 。
于是 , 监委(御史台)出马 , 就有了刚开始的一幕 。 为什么像监委办案呢?因为也没有涉嫌的罪名 , 抓苏轼的时候 , 也只是说先革职送京(这等于停职 , 留置) 。
这种莫名的恐惧 , 在押送回首都的时候 , 苏轼也曾对着河 , 想跳河自尽 。
【爱历史】审判苏东坡
文章图片
03.
审讯
这一年的8月18日 , 苏东坡被送到了御史台的皇家监狱 。 一场正式而严酷的审问就要开始了 。
御史台不仅仅负责提出罪名 , 还由他来负责审讯 。 在北宋 , 当时的司法制度也是“鞫谳分司” , 也就是审讯和判决有不同的官署负责:
御史台负责“推堪” , 也就是如检察院一样 , 对公务人员进行调查审讯 , 然后结成“供状” , 移送大理寺“检法” , 也就是找到相对应的法律 , 进行判决 , 出具“判词” 。
当年的御史台 , 有点像如今的监委和检察院合而为一 。 而在当时 , 以“供状”为主要材料 , 所以审讯是非常重要的 。
8月20日 , 审讯正式开始 。
审讯官先问苏轼 , 你家五代内 , 有没有誓书铁劵?誓书铁劵就是小说里经常看到免死金牌 。 为什么这样问?这是一种审讯死刑犯的方式 。 这说明 , 检察官们一开始就奔着要给苏轼钉上死刑的方向再走 。
然后 , 你要叙说自己是谁 , 多少岁 。 然后叙说世系、籍贯、什么时候考中的科举 , 做过什么官职 , 谁推荐他做的官 , 做官的时候 , 有没有犯过错 。
这样一路问下来 , 发现苏轼也曾犯过错 , 一是当年任凤翔通判时 , 与上官不和不参加秋季会典 , 罚过钱;一个是在杭州任职时 , 下属挪用公款 , 他没及时呈报 , 也罚过钱 。 其余的 , 就没有了 。
怎么办?必须得问出什么东西啊 。 检察官们很积极 , 不仅将苏轼的诗文全部收集 , 还在他家里搜刮一空 , 然后向各地发公文 , 要求交出手中的苏轼诗文 , 不得隐瞒 。 (当然 , 他弟弟苏辙藏匿了一部分他哥哥给他的诗文 , 不然也会跟着倒霉) 。
一首一首让苏轼解释 , 这是什么意思?写的是什么?这个用典是什么目的?有没有讥讽朝廷和改革的意思?写了之后 , 和谁交流?甚至把与和尚的诗 , 都拿出来当罪证 。
苏轼一开始还刚硬 , 只说有几首诗只是记载了新法改革的弊端现象 , 但自己不承认其他 , 毕竟有些用典毕竟隐晦 , 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
不承认就完了?御史台的官员们开始辱骂和暴打(刑讯逼供) , 42岁的苏东坡何曾受过这个苦 , 几近精神崩溃 。 大诗人也熬不住这样的胡来 。
审讯的第23天 , 他熬不住了 , 决定服罪 。
他承认写诗讥讽当政 , 而且给朋友寄书也是希望表达这样的意思 。 然后一条一条地解释自己的诗 , 为什么写 , 用什么典故 , 表达什么意思 。
整个审讯 , 从八月持续到十一月底 , 三个多月的审讯 , 非常详尽 , 这让苏轼几乎把他自己写得诗文 , 都一一解释个遍——这也许是古往今来 , 唯一一个诗人自己老老实实解释自己作品的唯一一人了 。 (也因为如此 , 后人对苏东坡诗文的理解 , 要比别人更深入和全面) 。
比如 , 他说给驸马爷王诜的诗 , 其中一句坐听“鞭笞环呻呼”、“救荒无术归亡逋”等等 , 都是说为政贪婪的象征;给朋友李常的诗“洒涕循城拾弃孩” , 这都是真的路有饿死骨 , 确实是不满新政 , 等等 。
审讯之后怎么办?检察官们要将审讯结果上报 , “结案具状申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