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转折期,大都出现在青年时代。也许艺术的认知不易,转折出现的时间点,也不好判断,进入中年,甚至老年期也未可知。齐白石老人现在当然名满天下,几无人不知。可他在生前的相当一段时间,是颇为落寞的。他自己在一首题画册的诗中说:“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说的就是他在北京卖画一个时期的情形。(“雪个”系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常用的一个号。“燕”本指今天河北一带,此处专指北京。)这时,齐白石在家乡湘潭一带,人们还略知他能刻会画。由于家乡战乱及友人邀约等因素,他来到北京,准备定居下来。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他的当时情形。
文章插图
齐白石
【 画家|齐白石的贵人】此时的齐白石,已经年近六十。在北京定居,拿什么“吃饭”呢?“以卖画刻印自活。”书画刻印,名气非常重要。齐白石不是那种“活络”人,绘画走的又是朱耷(八大山人)那样的“冷逸”路子,所以卖画生意,实在清淡。按他后来对人的讲述:“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故此,他卖画的价格,自然上不去。“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圆,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可是,真正认识齐白石内在才华的人,即使“仅有”,还是有的。这其中,陈师曾是最重要的一位。
文章插图
陈师曾
二人相识
陈师曾名衡恪。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陈宝箴,是“维新变法”的实权派人物,在担任湖南巡抚时积极推行“新政”,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受两湖总督曾国藩赏识,“官声很好”;其父陈三立,是当时中国极负盛名的大诗人;其弟陈寅恪为中国现代成绩非凡的学者。这样的文化背景,使得陈师曾的绘画有着一般人难能具备的浓厚的文人气息。按照齐白石的说法:“师曾能画大写意花卉,笔致矫健,气魄雄伟……”北京当时有这样的风习,一些官员或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在家招集一些书画家小饮。事先摆好纸笔画碟,求画家们合作手卷或条幅。这种场合,谁最先落笔,当然意味着定调,也显示此人的画坛地位。据齐白石后来讲:“师曾逢到这种场面,并不谦逊,往往拿起笔来,首先一挥。有的人对他很不满意,他却旁若无人,依然谈笑风生。”尽管陈师曾较早去世,未能充分施展长才,可从书画创作及对书画识见看(近年又出版了其内容深湛之《陈师曾画论》《中国绘画史》等),他是此时北京当然的画坛领袖。
文章插图
齐白石《桃花源》
齐白石当时卖画,在琉璃厂南纸铺“挂了”绘画及刻印的润格。在这里,陈师曾看到了齐白石的印章,十分赞赏,便特地到齐白石此时所居的法源寺去寻访。陈师曾当时在画坛享有盛名,对他的来访,齐白石自然高兴。他赶紧从行箧中取出自认为可以代表水平的“借山画卷”,请陈师曾鉴定。细细看后,陈师曾认为,这些作品“画格是高的”,可还有不够精湛的地方。他随即题了一首诗,表达对齐白石的欣赏和期望:
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
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
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
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
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
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陈师曾确实有眼光,他在齐白石作品中,看出了其所画内容及运笔许多得自个人对自然的观察,“各有妙处”,可“世人”却“能似不能非所闻”,故此不大喜欢。他从齐白石的画及刻印中看到了独到和创造,而这是艺术创作中最为珍贵,值得葆有和发扬的,因此鼓励其“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文章插图
陈师曾《墨梅图轴》
看到陈师曾喜欢自己的印刻及画,并且读出了内在的蕴涵,齐白石受到了极大鼓舞,对他此时落寞的状态也是强力激励。作为一个有独到追求和探索的画家,陈师曾不必求媚世俗的看法可谓“正合我意”。两人年龄虽然相差十来岁(陈师曾生于1876年;齐白石生于1864年),可情投意合,一见如故,遂成莫逆。
此后,齐白石常常去陈师曾家。陈的书室名为“槐堂”,在那里,齐白石陈师曾“谈画论世,我们所见相同,交谊就愈来愈深”。“槐堂”到底高阔,旧历六月依然清爽。内中墙壁上,挂着四川嘉陵一带山水画,这些地方齐白石也曾去过,看着便颇感亲切。一次离京归家,齐白石依依不舍地写下一首诗: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欢团|晨读 | 欢团圆子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eszter|妈妈每周带女儿摘野菜 并利用找到的食材做饭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