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在沪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调研研究( 二 )


新考量:跨国公司选择上海的三大理由 。 调研显示 ,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选址除地理、人才、产业集聚度等基本因素外 , 三大理由被广泛提及:卓越的城市品牌效应 。 上海的城市国际品牌打造卓有成效 , 大量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汇集于此形成规模效应 。 受访企业表示 , 上海相较于其他中国城市和亚洲其他国家更具“科研投资吸引力” , 未来也愿意倾斜更多研发资源到上海 。 强大的研发关联机构集群 。 研发关联机构是开展研发所必需的内外部支撑 。 上海提供了开展研发所必需的内外部支撑 , 既包括企业的地区总部及生产厂商等配套机构 , 还包括本地高校与研究机构、技术服务与管理机构、技术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设备、材料供应商 。 领先开明的政府服务环境 。 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肯定了上海高效的政府服务、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先试先行的改革举措 。 具体来说 , 市场准入、海关服务等在内的科技创新配套政策和企业融资、上市制度获得了受访企业的较高评价 ,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企业创新成本降低政策、人才政策等则有待改善 。
新展望:行业分化下的总体乐观 。 本次调研重点关注跨国公司对上海的前景展望 。 不同行业的企业看法差异较大:食品饮料、化工行业对未来发展充满积极热情的期盼 , 中国市场仍然是在全球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医药行业对未来发展表示相对乐观 , 生命健康产业在中国的成长性被广泛看好;装备制造行业对未来境况秉持谨慎观望态度 , 中国市场可能趋于饱和;电子信息行业则在考虑调整全球研发战略布局 , 将研发重心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波动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 总体趋势上 , 随着中国市场体量扩张和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 大部分跨国公司仍然把上海作为高等级研发中心的所在地 。 85%以上的受访企业均在上海建立功能完善的、涵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前瞻型全球研发中心 , 这些研发中心不仅立足于服务中国市场和亚太地区 , 更将研发成果应用到全球市场 , 凸显跨国公司对上海科创环境的认可与乐观态度 。
三、发挥好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溢出效应的建议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上海应该怀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心态 , 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沪设立研发中心 , 形成“在上海、为世界”的上海科创中心创新影响力和辐射力
建议一: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创新合作 , 努力搭建本土中小企业与外资跨国公司的沟通合作桥梁 , 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部分研发环节的探索和创新 。 为跨国企业“打开大门”创造公平环境和给予政策激励 , 支持跨国公司参与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并享受本土科研机构的各项政策支持 , 引导外资研发机构加入本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推动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土机构组建国际研发联盟和联合研究机构 , 促进外资研发机构深度嵌入本地科技创新体系 。
建议二:从创新主体的视角和需求出发设计政策 , 广泛听取企业意见 , 提升外资企业支持政策的精准度 , 尤其要构建国际最高标准的开放政策体系 , 满足在沪研发机构升级为全球/区域研发总部的需求 , 在进出口准入等方面研究建立“绿色通道” , 在外籍人才引进、教育医疗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 完善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建议三:上海应该怀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心态 , 支持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积极参与政府科技计划 , 扩大科技计划的开放度和包容性 , 允许项目资金直接拨付至外资牵头或参与单位 。 按照对等开放、保障安全的原则 , 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科研项目管理和成果分享机制 。 联合相关行业协会 , 通过专业机构的力量解决信息不对称 , 提升政策的普惠度 。
建议四:跨国公司是城市品牌走向全球最好的宣传者 , 应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培育创新生态提升跨国公司对上海科创中心的认同度 。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 在行政审批、人才出入境、金融开放等重点领域争取国家试点 , 在自贸区新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先行先试 , 为全球企业提供公平的、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政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