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在沪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调研研究
跨国公司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全球资源配置 , 同时也积极发挥国际创新协同能力 , 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创新资源 , 使得世界各国的科技活动都成为全球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上海是国内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 为深入了解政策落地情况和外资主体在沪发展的现状、诉求 , 本文实地调研多家在沪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 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不同行业 。 在此基础上 , 归纳在沪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和发展问题 , 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在沪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发展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第一批研发中心以来 ,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本地产品服务阶段 。 绝大部分跨国公司为了满足中国政府的要求 , 以中外合资的形式设立研发机构 , 主要针对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 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转移 。 在这个阶段 , 跨国公司在沪的创新活动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 仅仅围绕本企业在大陆地区投放的产品 , 创新要素与东道国的企业、高校、政府基本隔绝 。 第二阶段为本地产品开发阶段 。 考虑到中国消费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 在沪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数量不断增多 , 并且很多外资研发机构开始与本土公司合作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 在这个阶段 , 跨国公司的创新活动有一定的对外合作性 , 部分跨国公司开始和东道国的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 。 国内市场需求牵引了技术创新 , 国内持续的需求还为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市场条件 。 第三阶段为全球战略研发阶段 。 进入21世纪以来 , 对外商投资限制进一步开放 , 此时跨国公司多以独资的形式成立研发中心 。 在沪外资研发机构无论在其母公司的地位还是全球的地位都在不断提升 , 并且逐步开展对于在中国和全球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研发活动 。 全球化创新战略下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对东道国的创新溢出效应既包括对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地方经济的带动 , 也包括对所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提升 。
目前 , 大量在沪外资研发机构已经具备为亚洲乃至全球开发全新的产品的能力 , “在中国为世界”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在华外资研发机构的重要发展趋势 。 例如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 , 成立5年内已经成功研发上市了22个产品 , 其中17个产品主要销售到海外市场 , 海外销售额占比达到70% 。 又如思科中国全球研发中心 , 其研发项目95%为全球服务 , 仅有5%为中国服务 。 在国际通行的“中央研究院-项目研发-产品设计-应用工程师”四级架构的研发体系中 , 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把在沪研发中心作为其在全球布局的最高层级研发机构 , 这些机构“开展行业内的前沿性研究 , 拥有独立的研发技术平台 , 承担全球研发项目的关键步骤和绝大部分过程” 。
二、对跨国公司在沪研发中心发展的新认识
截止到2019年9月 , 上海累计外资研发中心总数达451家 , 约占内地总数的1/4 , 居全国首位 。 随着科创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 , 在沪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 , 主要体现在:
新形态:强调开放合作的外源式创新 。 较长时期内 , 跨国公司以内源式创新为主 , 在跨国公司内部封闭的体系内开展研发 , 成为一个个“创新孤岛” 。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 , 企业创新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层出不穷的创新发明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 倒逼行业巨头们“放下身段”“打开大门” , 主动与本地客户、上下游企业、政府或公共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 。 例如 , 某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研发每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和同行业企业开展合作交流 , 确保研发方向紧跟行业发展潮流 。 随着跨国公司在沪研发从内源式向外源式的转变 , 国际研发资源和本地创新资源相互合作 , 将成为上海科创生态体系不断演进升级的重要动力 , 未来在初创企业培育、人才培养、共性技术研发、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等多个方面体现溢出效应 。
- 【】新闻调查:决战深度贫困
- 胖次资讯|王砚梅影评:《小岛惊魂》之人吓到了鬼?
- 掌上新闻|杨幂腿围到底有多细?当她站在栏杆前被拍到后,一时分不清哪个更细
-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一轮强降雨来袭 贵州省启动气象灾害(暴雨)IV级应急响应
- 央视新闻客户端|江西:考生若体温正常 考场内可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 央视新闻客户端|武汉普降大暴雨 城区出现积水
- 中国新闻网|日本东京都知事选举结束 日媒:小池百合子确定胜选
- 央视新闻客户端|小池百合子再次当选日本东京都知事
- 上观新闻|全城数千名新医护刚刚毕业,这些中加联合、多校联合培养的首届医学生更显特殊
- 上观新闻|张文宏:今冬可能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挑战,但美国巴西第一波高峰还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