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的尾声|从春色之首到薄幸之花,宋人笔下杏花的“爱恨交织”:南北变迁( 二 )


2、宋代文人士大夫“诗词”交际的方式形成
北宋时 , 朝廷士大夫阶级以及文人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 来往密切 , 在宋仁宗时期 , 庆历士风的形成 , 直接孕育了宋代含金量最高的几位文学大家 。 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 , 虽然他们在政见上偶有不同 , 但是私交却甚好 , 经常私下约聊文学风范 , 因此杏花诗词成第一种“文学”交际的方式 。 在庆历朝后 , 王安石、苏轼等人接续这种良好的风范 , 因此推动了杏花诗词的高度繁荣 。
纪元的尾声|从春色之首到薄幸之花,宋人笔下杏花的“爱恨交织”:南北变迁
文章图片
3、古文运动进行时 , 杏花成为新的“文学寄托物”
众所周知 , 唐宋八大家 , 以唐末两家 , 北宋六家组合而成 , 而唐宋八大家的确立标准是“文章”之大才 , 是古文运动最活跃也最优秀的几人 。 古文运动是对过去骈文刻板的形式进行修改 , 北宋杏花文学 , 所展现的正是这样多样化题材的“抒情”属性 , 杏花成为了宋六家的“寄托物” 。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 牡丹就是盛唐的“文学象征” , 是骈文典故的最常使用的景物 , 而在宋代 , 杏花亦是如此 , 成为北宋文人们的“默契喜好” 。 三、“花园文化”的崛起与杏花文学
此花园非彼花园 , 而是指宋代文人自己的“雅园” 。 宋朝汴京城虽然“房价高” , 但是并不妨碍士大夫阶级在其他城市地区买地“筑园” , 宋代的花园文化也是极为繁荣的 。
如著名的“芳林园” , 便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私家园林 , 自此起 , 士大夫阶层便掀起了“建园”的热潮 , 加上宋代早期的官员退休 , 都喜欢到东都洛阳定居 , 在洛阳修上私家园林 , 种上数百棵杏花树 , 惬意无比 , 成为潮流 。 北宋李格非还有一本名为《洛阳名园记》的园林游记 , 正是描写宋代丰富的“花园文化” 。
花园文化所产生重要联系的 , 就是宋代的“明星之花”:杏花 。
在苏州园林中 , 著名的“沧浪亭”就是北宋诗人苏舜钦所筑 , 他与宋诗之祖梅尧臣合称为“苏梅” , 可见其诗才地位之高 , 不得不说 , 宋代文人大多数起了重要的典范 , 以“修筑私人花园”作为一种文艺的表达手段 , 赏着自己的园林 , 栽下杏树 , 等到春来 , 便写下动人的杏花场景 。
纪元的尾声|从春色之首到薄幸之花,宋人笔下杏花的“爱恨交织”:南北变迁
文章图片
所以 , 花园文化的本质与杏花文学的意义是一致的 , 是宋代士大夫重新审视“言志”之花木下的一种改变 。 比起唐代诗人走到哪看到哪写到哪 , 宋代文人更喜欢自己培养美景 , 培养“花色” , 培养自己的文化果实 。 四、北宋到南宋“杏花”文学的内涵变迁
1、从“春之花”变成“薄幸之花”
在北宋六大家的眼中 , “杏花”是“春天”的最好象征 , 韩琦在春天惊呼杏花之美 , 苏轼喜欢在纷飞杏花雨的春下饮酒 , 王安石在春天感叹自己已经秋黄的人生 , 这些都是把杏花当成一个美丽、青春的“女子”意境在描写 。 但可惜 , 这种风范未过百年 , 随着理学的发展逐渐扭曲 , 北宋二程所推动的理学思想 , 在对“春花”的思想上体现得十分刻薄 , 到了南宋 , 杏花从“春天的象征”变成了“不忠不德”的象征 , 是为“薄幸之花” 。
薄幸乃为“男子”对感情不忠的意思 , 但在杏花特色上 , 薄幸明显更隐晦地针对女性 。 理学认为杏花“美丽多变” , 随风飘摇显得妖媚 , 因此便病态地认为其与人的“不忠不贞”是一致的 , 南宋著名的“名家三十客”姚宽就曾说道:“梅为清客、兰为幽客、桃为夭客、杏为艳客” , 此处的艳 , 贬义十分明显 。 而南宋中期叶绍翁著名的那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把杏花直接推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不贞”的象征地位上 , 一直延续至今 。
纪元的尾声|从春色之首到薄幸之花,宋人笔下杏花的“爱恨交织”:南北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