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整整齐齐才愿意多待在家里,社区也是一样,美空间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质,能吸引到不同群体到这里来感知美、创造美、喜爱美。”向万军说,比如,美空间里最近有一周三次的老年课堂,专门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大受欢迎。即使外地人也对社区有了更多认同感。“锅盔女王”是南充人,却对玉林北路社区充满情感,每年都会主动捐出一笔几千元的爱心款,在重阳节时看望社区的老人和困难家庭。
玉林四巷爱转角文创空间的打造,是成都打造社区美空间的一个缩影。“我们致力于让社区美空间在具备咖啡厅、茶馆的常规功能之外,发掘出更多更具体验性的功能,”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郑志表示,社区美空间作为集艺术表达、文化展示、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美学运用场景,它首先注重美学设计,也会配套服务业态以激发社区美空间经济价值和消费体验,更重要的是,人和事是社区中最核心的灵魂,作为扎根于社区的空间,它将挖掘和展现集体记忆,讲出成都的社区故事。
面向未来的公共美育空间
在成都,玉林四巷爱转角文创空间仅能代表社区美空间的一种形式,它从基层凝练社区文化,并以美空间为载体呈现。而另一种形式,则是文化场馆的下沉,让社区成为美育延伸的触角。
成都公布的第一批十个社区美空间中,青羊区成都画院便是这样的代表。
文章插图
▲成都画院外墙
成都画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支矶石街59号,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是“三进三出”的典型的四合院川西民居建筑,也是宽窄巷子片区现存最大最完好的建筑,这里曾走出周春芽、朱佩君等知名艺术家,多元包容的氛围使其成为成都文化的重要名片。2010年,面对全社会对公益性美术馆的需求,成都画院正式加挂“成都市美术馆”的牌子,这也意味着它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城市的艺术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尽管毗邻宽窄巷子这个热闹的景区,成都画院却尤为幽静清雅。或许对于公众而言,“阳春白雪”的成都画院不那么平易近人。这也是国内许多美术馆面临的问题:由于缺乏互动性项目,大多数来参观的人们只是走马观花式看看展,拍拍照,如果要覆盖更多人群,美术馆需要打通场馆和人群之间的堵点。
社区可以作为一个切口。
“我们已经被拉入社区了,”成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何红英笑说,“社区有场地没内容,我们空间有限但内容特别饱满丰富,所以我们就将专业的内容送到社区里、绿道上、商业空间里,把艺术成果转化到生活场景中,让艺术的传播超越边界。”
文章插图
▲成都画院举办的画展
据了解,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与青羊区少城街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展馆的内容送到社区美术馆,让展览在社区延伸。同时还通过举办公益性展览、公益性讲座、文化惠民活动等一系列措施,让艺术触及市民。
如今,这个坐落在成都画院老院子里的成都市美术馆,除周一闭馆外,全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年公益开放300天以上,举办展览不低于15个,公教活动12场以上,虽然展厅展线只有180米,但以其较高的展览质量,成为了成都重要的艺术展览场所。
文章插图
▲成都画院举办的画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社区美空间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空间的边界。成都画院首创“三云一中心”智慧美术馆,打通了网络互连的边界与空间维度,实现市民在家就能游览的智慧美术馆,带来闲与趣、新与美的共享体验。简单来说,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馆藏文献云阅读,室内室外定位、感应式自动讲解、VR全景观展,多媒体有声呈现、观展路线规划、服务设施选择,评论留言等功能。每次一有国画、版画的公益性教学课堂,微信推送十分钟不到就会被“秒空”名额。
“美术馆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让美术作品转化为高品质精神生活,这是时代需求,”何红英认为,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能够作为社区美空间的代表在于整合全市艺术资源提供给在地居民,“美术馆是一个社会细胞,以此为切口可以面向城市甚至民族宏大的未来,切合这个时代公众对于展览艺术和美育的需求。”在何红英看来,社区美空间也在打造面向未来的公共美育空间,其美育的职能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市民素质有着长远的影响。
- 美的重构——品李昀蹊人物画|冯海涛 | 重构
- 朱会长|早上卖米、晚上卖烧烤!“共享”商铺在玉林兴起,你怎么看?
- 东路|玉林东路升级归来!街道变美了,新店老店融合,带来不一样的成都烟火气
- IPO|从全球供应链重构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 江西|合资企业大撤退 版图重构的东风寻求利益最大化
- |注册制下新股现破发潮,倒逼市场格局重构
- 网络安全|鸿蒙生态合作产品亮相:方太智能社交烤箱重构厨房想象
- 医美|私域营销:重构“人、货、场”
- 三星|Galaxy S22+亮相,重构机身设计,或内置S-Pen,很商务很极致!
- 闪耀暖暖|闪耀暖暖:台服重构上新提前看,周年庆很快复刻,钻石要规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