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王守义:60岁创业,100元启动资金,靠8分钱利润年入3亿


王守义|王守义:60岁创业,100元启动资金,靠8分钱利润年入3亿
文章图片
王守义|王守义:60岁创业,100元启动资金,靠8分钱利润年入3亿
文章图片
王守义|王守义:60岁创业,100元启动资金,靠8分钱利润年入3亿
文章图片
王守义|王守义:60岁创业,100元启动资金,靠8分钱利润年入3亿
文章图片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 , 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约翰生
经得起历史考验 , 最终沉淀下来的东西 , 才更值得我们重视 。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 有太多的国粹一点点传承了下来 , 它们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王守义用一辈子坚守的十三香调味料事业 , 便是其中之一 。
历史悠久 , 配方优良现如今市面上正在销售的王守义十三香 , 清晰地印着“中华老字号”几个大字 。 与其他现代调味产品不同 , 这几个大字不是宣传的幌子 , 它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 而这也是它最具吸引力的特点 。
早在宋朝年间 , 王守义的祖辈就是依靠着香料的调配和售卖为生 。 起初他的祖辈是在店铺里售卖一些中药药材 , 类似八角、桂皮之类的东西 。 后来因为生意竞争力强 , 不由得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
都说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 就这样 , 依靠着店铺里丰富的原材料 , 加上反复的试验 , 老祖宗开始走起香料制作的发家之路 。 受当时经济环境的影响 , 起初只是有一些地主家庭或者当官的家族会来购买香料 , 改变生活质量 。
可即便这样 , 随着香料的名气逐渐增大 , 一些贫苦的百姓家庭 , 即便钱袋子并不富裕 , 可逢年过节或者家中有喜事的时候 , 也会来购买一些香料改善一下生活质量 。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 很快这一民间手艺的名声就传到了皇宫 。
不久之后香料的创始人便被皇帝召集到了宫中 , 因为香料的味道深受皇帝喜爱 , 自那以后它便成了皇宫佳肴里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 但毕竟前景不可预料 , 那时候社会的变革总是令人猝不及防 。
受战争的影响 , 皇宫里一片混乱 , 无奈之下老祖宗只好带着香料配方离开皇宫 , 另谋出路 。 皇室专用的香料也是这时再一次流入了民间 。
迫于生活压力 , 重振祖传配方上世纪50年代 , 王守义从父亲手里继承了香料的配方 。 起初 , 拿着这样一个祖传配方 , 王守义并没有想借助它干一番事业 。 可当时生活贫困 , 为了养家糊口 , 王守义按照配方研制香料 , 挑着担子在街坊邻里叫卖 。
善于交流、为人友善的王守义 , 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 但是因为自己是流动性售卖 , 很多人会因为担心质量和味道而不敢购买 。 王守义便意识到自己要有一个名号 , 一来为了生意有回头客 , 二来也使产品更具保障性 。 因为香料的制作需要用很多原料来配 , 所以王守义将它称为“十三香” , 它也被印在了包装袋上 , 成了王守义的代名词 。
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 1969年起 , 受到政策限制 , 大家被要求吃“大锅饭” , 王守义的生意也就此终止 。 1984年改革开放迎来新氛围 , 王守义带着全家来到了河南驻马店 。
在儿子的劝说下 , 他拿着东拼西凑的资金——100元钱 , 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调味料厂 , 开始了发展“十三香”事业的道路 。
厂子刚建起来的时候 , 发展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 有些家庭的消费观仍旧还停留在生存资料消费的水平 , 对食物的色、味要求并不高 。 那时候他们父子俩经常到处摆摊 , 给人们免费试用十三香 , 并积极接受大家对味道调整的建议 。
这样子一来 ,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十三香的用途 , 王守义的小厂子销量也逐渐增加 。 祖传的配方在他手里也经过多次修改调味 , 变得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 。 原来的一张纸、几行字 , 在60岁的王守义手中 , 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牌匾 。
努力和头脑 , 成就了一番事业随着手中资金的积攒 , 王守义也在对自己的小工厂进行着改革——引进现代化机械器材、招募工人 。 王守义和儿子逐渐从经营销售者的角色向着管理规划者进行转变 。 他的小工厂 , 也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大公司 , 销售额也呈现出正向增长的趋势 。
每一件事情的成功 , 都离不开细心的经营与照料 。 在“十三香”事业的发展上 , 王守义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 工厂刚刚起步的时候 , 因为没有喇叭 , 他就扯着自己的嗓子叫卖 , 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 , 从来没有抱怨过辛苦 , 也从未想过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