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史别离|误解千年三国名将系列之陆逊:一生夹着尾巴做人的悲情名将,原创

世人常言“书生陆逊”、“儒将陆逊” , 其实书生和儒将的形象根本就和陆逊不沾边 。 因为 , 他既没有名作传世 , 也没有政治上的亮点 , 展现更多的则是一名武将的赫赫战功和谨小慎微下的“夹着尾巴做人” 。
对于三国乱世来说 , 如果刘备的忍 , 贵在不屈中坚持;那么司马懿的忍 , 则贵在韬光中养晦;而陆逊的忍 , 则贵在忍辱中负重 。 但是 , 无论哪种忍 , 它都是现实压迫下的奋力抗争与野心膨胀 。 只不过 , 陆逊的“忍” , 展现的却是“现实压迫下的奋力抗争” , 既有屈辱的无奈 , 也有理想的抗争 , 最终又在屈辱中忧愤落幕 , 可谓一代悲情名将 。
倘若以现代职场而论 , 那些整天声称“委屈”的职场人 , 又有谁的“委屈”能和陆逊相提并论呢?
孙坚崇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白手起家的他 , 依靠武力拼下了长沙太守、乌程侯的官爵基业 , 实现了祖辈由农民向官爵的质的转变 。 因为孙坚的父亲孙钟是个瓜农 , 因此传言孙坚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 , 显然有攀附古人 , 粉饰自身的嫌疑 。
生史别离|误解千年三国名将系列之陆逊:一生夹着尾巴做人的悲情名将,原创
文章图片
陆逊剧照
孙坚死后 , 孙策继承父亲遗志 , 依靠攻伐占据江东 , 奠定了孙氏江东霸业的基础 。 但是 , 任何霸业的奠定与建立都是踩着无数人的尸体和鲜血堆积起来的 , 而陆逊的叔公陆康代表的江东陆氏便成了孙策争霸路上无数尸体和鲜血的一部分 。
期间 , 由于陆逊的父亲陆骏、祖父陆纡早丧 , 庐江太守陆康叔公(祖父的弟弟)以族长的身份 , 便如同父亲般照料起了他的生活与学习 。
当时 , 袁术屯重兵于相邻的九江郡寿春 , 准备攻打徐州 , 因军队缺粮 , 向陆康索要粮食3万斛 。 结果 , 陆康不但不给 , 还将袁术认定为叛逆 , 直接断绝往来 。 因此 , 袁术大怒 , 派孙策攻打陆康 。 因陆康颇得民心 , 孙策围攻2年之久才将庐江攻陷 , 可谓损失惨重 。 虽然陆康已经病死 , 但是孙策却将气撒在了陆氏族人的身上 , 近半族人死于战乱或流放 。 可以说 , 孙陆两家就此结下了血海深仇 。
在此之前 , 幸好陆逊和叔公的幼子陆绩被送到了吴郡 。 此后 , 年仅12岁的陆逊便带着7岁的小叔陆绩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 。 同时 , 由于少族长陆绩年幼 , 他便代其管理起了家族事务 。 这样的残酷现实 , 岂能不影响陆逊的一生 。 或许陆逊谨小慎微的性格 , 也就是夹着尾巴做人 , 便是由此时开始逐渐形成的吧 。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 , 孙策遇刺身亡 , 孙权接掌江东基业 。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 孙权采纳“内事不决问张昭”的建议 , 针对孙吴基业“政治根基不稳 , 缺乏统治的向力心”的实情 , 广招当地贤才 , 但贤才则多在大族世家 。 例如:鲁肃、步骘、顾雍、徐盛、顾邵、严畯等 。 而陆逊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被孙权招到了麾下 。 其实 , 陆逊的文事并不出名 , 还不及小叔陆绩和顾邵 。 之所以 , 孙权也将陆逊纳入“广招贤才”之列 , 极有可能是在“做秀” , 做给其他大家族、豪族看罢了 。 明显在告诉大家 , 我对于“仇人”家族的人才都会使用 , 可见我对人才渴求有多么的迫切和真诚 。
此时 , 陆逊已有21岁 。 按理来说 , 他应该带着小叔陆绩(少族长)投靠孙氏的敌对势力进行报仇才对 ,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干的 , 但是不知陆逊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 反而和陆绩都投到了“仇人的麾下效力” 。 或许 , 是陆逊舍不下江东陆氏豪族的基业吧 。
正所谓:“事出反常 , 必有妖 。 ”对于陆逊叔侄的反常举动 , “性多嫌忌”的孙权又岂能不做提防 。 因此 , 孙权将陆逊招至自己的幕府任职 , 实为监视观察后 , 酌情使用 。 期间 , 陆逊历任东、西曹令史 , 海昌县屯田都尉兼县里的政务工作 。
可能有人会说 , 这些工作不就是“书生”干的吗?但是 , 吕布、邓艾等名将前期都曾干过类似的“书生”工作 , 难道他们都是儒将、书生吗?再说 , 大家族子弟能够识文断字本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