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补窝就停口?实有规律可循,窝料打破窝点的平衡状态是问题的关键


#梅雨季节#补窝就停口?实有规律可循,窝料打破窝点的平衡状态是问题的关键
文章图片
#梅雨季节#补窝就停口?实有规律可循,窝料打破窝点的平衡状态是问题的关键
文章图片
#梅雨季节#补窝就停口?实有规律可循,窝料打破窝点的平衡状态是问题的关键
文章图片
如今打窝诱鱼是垂钓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不管是黑坑带窝 , 野钓手抛远投 , 还是高频率抽窝 , 尽管形式多样 , 但目的是一致的 , 都是人为创作一片高密度的鱼群水域 , 以降低垂钓难度 。 有打窝就有补窝 , 只是补窝停口的现象困扰着部分钓友 , 这便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 一窥其中的究竟 。
补窝停口看似偶然 , 其实有规律可循如果从时间维度统计 , 补窝停口多发生在深秋、冬季、早春三个时间段 , 而晚春、夏季、初秋虽然也有发生 , 但次数、频率远远小于冬季 。 笔者是深有感触 , 徒骇河蜿蜒300多公里 , 流经山东多个地级市 , 包括聊城、德州、菏泽 , 鱼资源尚可 , 每次河道来水 , 都会吸引附近钓友前来扬竿 , 冬季自然也不会少 。 笔者冬季多次在徒骇河扬竿 , 白天打窝之后 , 一旦发窝需要抓紧扬竿 , 你会眼睁睁看着鱼口由多变少 , 却从不敢轻易补窝 , 因为好几次鱼口变弱后补窝 , 立马停口 , 还不如守着它慢慢停口 。 冬季、早春清晨天微微亮起时 , 常用不错的鱼情 , 通常提前打隔夜窝 , 笔者也曾多次尝试 , 钩饵入水后 , 特别是前几竿 , 碰到大鲫鱼、大鲤鱼有极大概率 , 但问题的关键是鱼口频率降低后 , 一旦补窝 , 也是频繁停口 , 即便是补窝 , 也是投掷一些味型清淡的少量窝料 , 动作要轻、要缓 。
再者是水温起伏不定时 , 补窝停口现象突出 , 这在冬季、夏季都有发生 。 以夏季为例 , 清晨尤其是太阳未完全升起时 , 水温低 , 气压高、水体溶氧量相对丰富 , 鱼摄食积极 , 钩饵入水鱼群争相吞食 , 经验丰富的钓鱼人也多利用这个时间点扬竿 , 但太阳升起不多长时间 , 鱼便停口 , 如果此时补窝 , 将会进一步加快停口 。 不难理解 , 水温升高 , 鱼为“避暑”在趋温性的驱使下 , 逐渐向水温低的深水区、阴凉处聚集、栖息 , 自然会停口 。 同理 , 冬季鱼吃饵频繁 , 如果遇到水温提升 , 鱼也会有离底上浮的情况 , 这时也多会有停口的可能 , 但如果及时改钓底为钓浮 , 可能会延缓停口的发生 。
综上所述 , 补窝后停口 , 看似毫无章法 , 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 当然除去上述情况外 , 如果钓鱼人补窝操作不当 , 比如浅水打窝动作猛烈、噪音大;补窝用的窝料与打窝窝料味型不统一;甚至个别钓友补窝时 , 为获得好鱼情 , 加入大量添加剂等等 , 这些都会导致补窝即停口 , 不再详述 。
补窝停口的深层原因除去上文描述的夏季水温提升导致鱼的停口外 , 其他水温适宜 , 但依然补窝停口 , 它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 如下 。
▲鱼摄食时 , 警惕性远超鱼的其他状态
如果问钓鱼人 , 是鱼摄食时警惕性高 , 还是鱼休息时警惕性高 , 这个问题恐怕也是有争论不休 , 但不可否认 , 随着鱼的生长、体积的增大 , 鱼在摄食中的警惕性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越是小杂鱼 , 摄食时警惕性越低;越是大鱼 , 摄食时警惕性越高 。 从笔者的观点而言 , 鱼摄食过程的警惕性可能应远超其他状态 , 包括游弋、栖息、嬉戏情形时 。 所以补窝时 , 窝料与水面碰撞产生的噪音 , 包括重颗粒快速下落或者粉末窝料引起的溶散、雾化等 , 都有可能导致鱼群的惊扰 , 造成逃离窝点而停口 。 当然还有其他引起鱼惊扰的因素 , 下文陈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