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网易没有洁癖( 二 )


2006年加入网易的阮良 , 至今已在网易待了14个年头 。 从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到总经理 , 他参与过POPO、易信等产品从0到1的搭建 , 具备深厚的C端服务经验 。
2015年 , 阮良整合内部优质资源 , 布局企业业务 。 横向融合云计算、AI、大数据、IoT等通用技术 , 深耕企业服务领域 , 提供智能化、数据化、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 陆续推出五大业务线并于2019年正式成立网易智慧企业部 。
截至目前 , 已覆盖智能终端用户数超80亿 , 日活用户达到3亿 , 年营收入增长300% , 涉及在线教育、音乐教学、智慧医疗、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 。
在这其中 , 踩了不少坑 。
一开始 , 阮良带着一队人马做网易云信 。 由于秉持着一贯的产品思维 , 大家都天真地认为云信做的是云服务 , 本身提供的都是线上服务 , 因此不需要线下的销售 。 “甚至连销售都不需要 , 只要有技术支持都可以搞定 。 ”
事实证明错了 , “我们证伪了自己 。 ”
要从0到1地把一个TO B项目做起来 , 需要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 , 为之提供配套的服务 , 与之相应的就是一支专业的团队 , 其中包含了技术、研发 , 以及正规化的销售和营销人员 , 大家协同作战 。
现在的阮良甚至觉得 , 很多企业一开始就要进入销售阶段 。
“你必须把真正的想法还没有做出来产品的时候 , 把你的想法做‘销售’ , 如果你的想法都没人care的话 , 那你就别做这个事情了 。 当然了 , 这种销售不是真的卖出去 , 而是你让别人真的接受你的想法 。 ”
这种思维对于还停留在网易C端产品格调的大众来说 , 是有点打破认知的 。
尽管网易早在2000年初 , 就确定了精品战略 , 但这并不代表洁癖 。 或者 , 更准确地说 , 是对产品洁癖 , 而不是用户洁癖 。 针对产业互联网下沉二三线的趋势 , 阮良表示 , 时机成熟之后 , 网易也会去拥抱的 。
他并不认为网易和拼多多有什么巨大的差异化打法 , 因为个体消费者和个体客户一样 , 一定是最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或者消费者最先接受新产品、新的理念 , 但所有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
“无论是你在边远乡村还是哪里 , 总有一天你是有这个需求的 , 只是阶段不同 。 TO B也是一样 。 ”
好产品和用户被看做因果关系 , 也是顺其自然的关系 。 网易一直是一家接地气的公司 , 之前做出来的C端产品会有这么多用户喜欢 , 就是因为与用户站在了一起 , 而无论是TO B , TO C , 只要与用户站在一起 , 就可以创造他们所希望的“美好产品” 。
这个证伪的转变就是从产品角度切换成了用户角度 。 这样的好处是 , 既提升了产品的服务能力 , 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产品与产品间的服务边界 , 形成了远大于加法的乘法效应 。
当初 , 阮良将五大产品网易云信、网易企业邮箱、网易七鱼、网易定位、网易互客统归于智慧企业事业部 , 就是因为单个产品服务的边界有限 , 但实际上每一个产品的用户都有可能重叠 。
如果从用户角度出发 , 智慧企业事业部将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 围绕用户的企业服务的边界是无限的 。
局面:打造“机器团队”
阮良更希望把TO B团队打造成一个像“机器”一样的团队 。 这个机器不是指没有感情 , 而是指更加智能、高效和精准 。
TO B业务本身的经营环节中 , 服务流程、服务周期都比较漫长 , 包含了营销、获客、客户使用、售后、客户续费等等 , 每一个环节大部分都是由人员来操作 。
操作的动作失真 , 加上服务周期链条的加长会不断累积放大 , 很容易给决策层或者产品方“极大的失真”的反馈 。
减少这种失真的方法就是尽量标准化 。
阮良会更多强调用数字化的手段去规范所有角色岗位的一些运营动作 , 包括销售、营销产品研发等等 , 让整个团队 , 让整个企业真正能够像一个机器一样去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