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白酒的性格破圈困局( 二 )


困局|白酒的性格破圈困局
文章插图
而新晋品牌江小白也一度把货铺到了全国各地,但是由于产品和品牌后继乏力,陆玖财经从多处经销商了解到,动销也非常一般,销售数据不佳,加上去年疫情对餐饮渠道的巨大打击,直接延迟了江小白的IPO计划,临时加了一轮融资才挺过艰难。
因为迟迟没有第三家酒企可以打开全国市场,所以中国白酒“老三”是谁一直没有定论。
网上有“茅五泸”、“茅五洋”、“茅五古”、“茅五汾”等各种说法,抛开市值、股价等影响,讨论最多的还是哪家的高端化做得最好、哪家的口感最好,这些疑问,目前尚无定论。
所以,众口难调,有人觉得洋河绵柔好入口,就有人觉得洋河寡淡“没意思”;有人觉得泸州老窖醇厚耐品,就有人觉得泸州老窖“一股窖泥子味”。
此外,目前白酒的销售高度依靠线下渠道,多家数据公司数据显示,目前线上白酒销量占白酒总销量5%不到,线下经销商基本上掌控了全国白酒的流向,各个地区的本土品牌对于本地经销商的把控力极强,本地人卖本地酒基本上成了共识,渠道方面的问题也进一步限制了白酒的出省流通。
在国内市场拓展尚且如此艰难,中国白酒的全球化之路就更加艰辛。
酒行业资深人士、某酒品牌负责人王开(化名)称:“传统的白酒工艺是什么?就是高粱大米在窖池发酵,带有很多窖池的味道。这个跟外国的饮食习惯和工艺就不同,外国人接受不了也很正常。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就像瑞典那个鲱鱼罐头,你看网上想尝试的人都受不了,一些瑞典人还是喜欢吃。”
王开还表示,据他了解,白酒在海外的销量,基本上还是海外华人贡献的,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出海”。
技术能否突破地域不过,困难归困难,不少酒企依然在为“破圈”而努力。
究竟如何才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变成全国性白酒品牌?加强渠道打造是目前相对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山西汾酒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持续推进‘1357’市场布局策略,逐步搭建起‘31个省区+10 个直属管理区’营销组织架构,全国化布局换挡提速,长江以南核心市场增速均超50%,广东市场实现亿元突破。”
但铺设渠道是浩大的工程,教育新市场消费者,培养他们喝新品牌白酒的习惯,都有不确定性。有没有一种方法,能从根本上消除“性格差异”,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大部分目标人群,都愿意接受一个品牌?
王开认为办法是有的,就是找到饮酒人群能接受味道的“最大公约数”,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发展技术。
“举个例子,我喜欢名画,你喜欢名酒,他喜欢豪宅,这是价值观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都喜欢人民币,这就是价值观统一的地方。喝酒也是,你喜欢辣的,我喜欢绵的,但我们都喜欢香甜的,这就是‘最大公约数’。”王开举例说明。
“比如喝酒上头的原因不是酒精,是酒里的杂质,现在酿酒的原料添加糠壳,是产生杂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那我们可以更换原料,从源头杜绝杂质的产生,或者更新蒸馏工艺,更好地去除杂质,酒就不上头了。再比如,现在的白酒酿造一般都是高温发酵,高温会破坏米香,那我们改进技术,控制温度,就能保留米香了。”
王开表示,由于中国酿酒开始的早,工艺基本上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经验,很多地方具有不可控性,但现代科学将传统工艺量化,代替不可控的主观经验,再加上科学的改良,酒企不仅能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还能让口味更上一层楼。
“年轻人不是不爱喝白酒,更不是不爱喝高度酒,只是他们觉得白酒’辣和冲’。我们现在很多喝酒的人一开始也觉得白酒不好喝,但是在酒桌上必须喝,慢慢就习惯了这个味道”。王开总结称,要想让白酒全国化乃至全球化,最重要的不是告诉消费群体“我的酒好喝”,而是要让消费群体觉得“你的酒就是好喝”,而这一转变,通过技术可以完成。
陆玖评论:茅台成功启示录目前中国的白酒市场,茅台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与十几位“老酒鬼”交流后,陆玖财经总结茅台成功的原因,排除每个人口味不同的主观体验,也不考虑早期茅台强大的营销能力,“老酒鬼”们喜欢茅台的原因,交汇在“不管喝多少,第二天不上头”。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茅台正是因为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的优化,酒出厂销售时酿酒过程中的醛类、杂醇油等杂质基本都被过滤或挥发,所以实现了醇厚而不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