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一个古镇
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一条河街
唤起了乡愁与期待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这里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唐宋的水国舟市到元明的渝州水驿
从三国刘备入蜀的长石梁
到明清以来的木洞古镇
这里都是商贾云集的名镇之一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听见老巴县》本期上线第十六期
跟巴巴虎一起
巴巴适适听龙门阵哟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听见老巴县》
明弘治年间,此时的明王朝,朝政昏庸,忠良之臣时常遭受打击。在朝为官的王廷相,因为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得罪了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遭到迫害被贬入川。
公元1504年的某一日,被贬入川的“明前七子”之一,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的王廷相,乘舟经过木洞驿。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在一片萧瑟中,诗人客舟长途历波,瞻望前路,一幕幕难以忘却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于是,触景生情的诗人遂脱口而出:
蹙浪喷江门,幽洞冒琼树。
寒林碧参差,秋嶂莽回互。
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
素舫历长波,凌兢戒前路。
客行不能留,已过青莎渡。
所期心遥遥,离居岁云暮。
帝子隔沅湘,浮云落何处。
揽古心飞扬,寒空屡延顾。
在这首收录于乾隆《巴县志》的古诗中,王廷相用一句“幽洞冒琼树”讲述了木洞名字的由来。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木洞之名,传说旧时鲁班在木洞的一处山洞内藏了许多优质木材,人们发现后,誉其为神木。乡人焚香礼拜后将神木取出,用作修建寺庙的栋梁之材,“木洞”也因此得名。
木洞,位于重庆巴南区北部,北靠长江,东连丰盛,西临广阳,距朝天门码头37公里,五布江河环镇汇入长江,自古是水路连川、陆路进黔的货物中转重地,号称进出重庆的水路第一码头。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路过木洞,望江面商船云集,感慨木洞的水市繁华,写出了“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诗句加以赞美。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自宋以来,木洞就是连接川黔、商品出川入川的重要集散地,商贸经济兴盛。元代沿朝天门至湘北沙市设官驿20个,木洞就是其一。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明代设置木洞水驿和木洞里,直接推动了木洞的贸易发展,拉开了建堂立祠、修房筑院的大开发序幕。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又有大量湖北麻城孝感的移民来到木洞定居,木洞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再一次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明清以来,木洞因“五方杂处,百货交通,贾舶行舟”,最终形成了“一里码头五里街”的繁华景象,成为川渝名镇之一。木洞富甲一方的局面由此打开,并延续三百多年之久。
沧桑百年,如今的木洞汇集深厚的历史人文、宗教文化、非遗文化,将历史的荣光完美的延续至今。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木洞古镇作为全市传统风貌首开区,建有6个风情区200余个小商铺,集吃、购、游、娱于一体,其建筑采川东民居之古韵,一里码头之遗风,古色古香,营造了舒适自然的生活情状。
秉承还原历史风貌、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木洞古镇,恍如昨日,绽放今朝。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
文章插图
进入木洞河街,江风徐来,挣脱都市的喧嚣,安静的享受与古镇老街共处的时光。在石板路、穿斗房、四合院、城门洞、牌坊楼,感受木洞的文化底蕴。
浮雕叙事、牌坊立景、大树留情,杨柳渔渡、白鹤停歇、小巷情深,诗意只在此处。
街内茶馆商铺林立,餐馆小吃云集,饿了,择一处饭馆坐定,点一份木洞特色长江鱼,鲜嫩麻辣、口齿留香,逛累了,择一处茶歇依偎,轻吸杯中温润的茶香,悠然中隔栏远眺,江中舟船,依旧往来,感慨巴县古镇之繁华,水驿码头之遗风。
王廷相|木洞,连接川黔的明清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