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到故乡?留在就任地方养老不行吗

从古至今,官场的流动性一直都很大。不过在当今社会,关于能够时常流动的毕竟是少数,在古代却并不少见。有句俗语叫:“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做官还有一个挺诗意的说法,许多网友在中学时期一定学过一首唐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一句诗这样写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而宦游”一词入诗句的例子不少,宦游者指做官之人,宦游形象地概括了做官千里奔波的情态,也是为官者的极为典型的心态。那么,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讲究告老还乡?留在就任地方颐养天年不行吗?
少小离家老大回|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到故乡?留在就任地方养老不行吗
文章插图
古代官员退休,为什么一定要回到故乡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落叶归根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三纲五常,孝敬父母的观点一直深入人心。当时的人都以考取功名位荣誉,读书入学,以功名为事业,是许多农民甚至官宦子弟的夙愿。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通过层层的考试,由县试、府试、省试,到京试,从童生、秀才、举人、监生,到进士,脱去百姓的衣服,成为一名官员,从此告别父母对于官员来说,除非解职罢官,或有父母之丧,需要丁忧,回乡守制,基本上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和叶落归根的传统思想。故乡,不止有亲人,还有祖先的坟墓,有祠堂。
少小离家老大回|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到故乡?留在就任地方养老不行吗
文章插图
二、财产转移从京城(京官)到地方(地方官),从某地再到某地,从某地到京城。总之是不停的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难免中饱私囊,累计财富。像古代著名的奸相严嵩,他中举做官后,分在翰林院,可是没干多久,就告病回乡,在老家钤山读书十年之久。看起来他是一个清高、淡薄名利之人,其实他也是个贪财的人,升官后,收了不少好处,放在任职地引人瞩目,拿回老家以亲戚的名义置办田产,也就是常说的财产转移。哪怕是清官,政绩做得好,朝廷也会封赏。除了钱财外,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土地了,而且一般都是赏在户籍地。所以无论是清官还是贪官,回乡以后做个大地主,衣食无忧。而且告老还乡的官员回到当地,很有威望,一般的县官也会给几分面子,岂不快哉?
少小离家老大回|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到故乡?留在就任地方养老不行吗
文章插图
三、严格的户籍制度在古代,百姓为“编户齐民”,各行各业多有特定的“籍”,如民籍、军籍、乐籍、灶籍、匠籍,地方官府据此编定“户簿”等档案材料以及劳役、赋役等钱粮册子。古代通过严密的人口管理,将人民固定在乡土和版籍之上,禁止随意搬迁流动。像三品以上大员可以特批留下来,而普通官员就只能走关系,打申请才行,还不一定能排到号。这也是官员退休后必须回到“原籍”的一个根本原因。
少小离家老大回|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到故乡?留在就任地方养老不行吗
文章插图
而现在的官员,卸任后愿意回乡的已经很少了。一方面城市经济、医疗各方面飞速发展,一方面自己的圈子也在那里了,也算是一个常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