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阁|杜甫审美思想的和谐理念( 三 )
儒家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子路》)的诗论 , 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诗的各种功用 。 “兴”是指感物起兴 , 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自我表达功能 , “观”是指诗有“观风俗”的社会功用 , “群”是指诗有团结协和群众的政治教化作用和以诗为手段进行社会交际的交际功能 , “怨”是指诗有对现实的弊病的揭露、批判和干预政治的怨刺讽谕功用 。 这些诗的审美与教化的各种功用 , 都在杜诗中很好地并和谐地得到表现 。
“兴” , 就是诗人有感而发 , 触景起兴 , 主要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审美功能 。 杜甫的咏写性情与书写情怀的诗 , 大体都是如此 。 这类诗各体都有 , 主要在五律、七律诗中最为典型 。 他的《春望》、《春夜喜雨》、《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阁夜》、《登楼》、《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诗 , 就是这方面的杰作 。 过去对杜诗在叙事方面的贡献研究得比较多些 , 其实 , 杜甫诗歌的主要成就和影响还是在以咏怀抒情见长的五、七言律诗 , 尤其是他的七律 ,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音韵铿锵 , 动人心魄 , 可谓是千古一人 , 古今无双 , 是令人兴发感动的抒情诗篇 。
文章图片
【杜甫江阁|杜甫审美思想的和谐理念】杜甫的古体诗 , 尤其是其新体乐府等都是具有叙事性的诗歌 , 如《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三吏”、“三别”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夹叙夹议的大篇等 , 熔咏怀与叙事于一炉 , 则既可以“观”——从诗中观察民风民情与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又可以“群”——使诗起到下情上达 , 上情下化 , 达到君民和洽 , 同心协力 , 团结一致、共同平叛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怨”——以诗来讽刺统治者的腐败行为 , 揭露社会弊端 , 发泄诗人对一切不良现象的不满的怨愤感情 。 “兴观群怨”是一个整体 , 诗的各种功能在杜诗的各体诗歌中虽有所侧重 , 但都得到和谐地运用和表现 , 充分发挥诗歌功能的各种作用 。
杜甫充分运用诗的以政教寓于审美的特征 , 将政治教化与诗教的审美功能结合起来 , 充分发挥诗的社会功能 , 来实现他振兴国家与民族的政治愿望 。 杜甫的诗教与政教合一的传统 , 对元白所兴起的新乐府运动 ,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元白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及“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新乐府序》)的诗歌主张 , 显然是对诗教与政教结合传统的发扬光大 。 而宋代将杜诗作为教化的范本 , 以杜甫为忠君爱国的典范 , 视其为诗界之“孔子”[7] , 则是将杜甫推向了“诗圣”的宝座 。 这种过份强调杜甫诗歌的教化作用(即政治标准) , 而忽视其诗歌的审美功能(即艺术标准) , 没有充分认识到杜诗的审美功能与教化作用二者的和谐关系 , 是有一定偏颇的 。
注释:
[1]儒家的十三经中 , 均无真字 。 而道教的经典《老子》中有3个真字 , 《庄子》中有66个真字 , 《抱朴子》中有100个真字 , 《太平经》中有1163个真字 。 真是道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 。 真在道家的观念里 , 总指为道 , 分指有两个重要含义 , 一个是指自然界本体之真 , 一个是指人的本性之真 。 与伪是对立的 。
[2]道家反对虚伪:“诈巧虚伪之事 , 非可以全真也 。 ”(《庄子·盗跖》)刘勰说:“老子嫉伪 , 故称‘美言不信’ , 而五千精妙 , 则非弃美矣”(《文心雕龙·情采》) 。
[3]李泽厚、刘纲纪认为:“强调美与真的关系 , 是庄子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 , 第248页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班固论司马迁《史记》曰:“辨而不华 , 质而不俚 , 其文直 , 其事核 , 不虚美 , 不隐恶 , 故谓之‘实录’ 。 ”
- 笑语千年|才是唐代女性的审美观:唐朝前后期女性审美习俗的演变,以硕为美
- 历史挺有趣|记录凄惨晚年生活,被后人称“七律之冠”,杜甫散步写下一首诗
- 诗词世界|字字平淡,然句句深情,杜甫为妻子写下的一首情诗
- 自在樂讀|后两句你经常引用,没点文化还以为是夸人,杜甫写一首28字骂人诗
- 萧规曹随|中国传统服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和审美理念
- 国风美诗文|为何杜甫选李白当偶像?两个原因很关键,唐代大诗人那么多
- 中华人谈历史|你知道吗?“连襟”原来和杜甫有关
- 读史坊 中国侠客思想和审美观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春秋到明清
- 阳阳讲说历史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师承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