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红梅盛绽红岩魂 一片丹心向阳开( 四 )


3、“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江姐的故事是《红岩》中最有华彩的篇章,仅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江姐”条目就多达4000余条。特别是解放军空政文工团1964年改编的歌剧《江姐》获得巨大成功,使江姐成为中国当代最光彩夺目的女英雄形象。江姐的原型是共产党员江竹筠。
江竹筠(1920—1949),四川自贡人。江竹筠的入党介绍人戴克宇回忆说:“她给我的印象是:中等身材、面庞圆润、衣着朴实、举止稳重、对人诚挚、和蔼可亲。我告诉她:‘入党后是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也可能牺牲的呵!你是否考虑、再三考虑过这些问题?’她断然回答说:‘要革命还怕什么?革命本身就不是安乐与享受,我既然决定入党,就是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甚至宝贵的生命。’记得是1939年夏天,在一个晴和的星期日,我们和党支部书记一道,走到小溪旁的竹林里,她举起左手向党宣誓,神情庄严肃穆,目光坚定……”
加入地下党的江竹筠从事地下党的交通联络工作,担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7年,她和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彭咏梧不幸在起义中牺牲。她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在下川东坚持战斗。1948年,江竹筠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转押渣滓洞监狱。她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1949年殉难于电台岚垭刑场,时年29岁。
《红岩》中的江姐是革命文物史料与艺术形式最有效地结合创作出来的英雄人物形象。小说有一段描写江姐目睹了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害,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的情节。小说中创作设计这一情节,是为了突出江姐坚毅内忍的性格,以及压制悲痛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历史上,彭咏梧被杀害后,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这是真实的。但是江竹筠由重庆返回下川东时并没有见到,而是通过设在彭咏梧亲戚家的联络站得知这一噩耗的。
小说《红岩》中关于江姐得知彭松涛牺牲后的情感描写,向我们还原了江姐的真实情感世界。小说中这样描绘她内心的坚持:“‘我希望,把我派到老彭工作过的地方……’‘前仆后继,我们应该这样。’回答的声音,是那样的刚强。”
现实中的江竹筠正如《红岩》中所描绘的那样坚定而决绝:“临委考虑江竹筠不能再去下川东,因为她去很容易暴露,而且孩子太小,需要她照顾。再三要她留重庆工作。好心的朋友也劝她接受组织的安排。她自己也知道此去有危险,可是她坚持要去:‘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临委只好同意她的要求。”
据江竹筠的战友卢光特回忆,彭咏梧牺牲后,战友老吴告诉了江竹筠关于不幸事件的传闻。她极力镇定自己,只在夜间禁不住隐隐啜泣。后来江竹筠和卢光特从万县搭轮船回重庆的途中,“在船上,竹筠沉默少言,尽量抑制悲伤。晚上他们和衣躺在船舷走道上,共盖一条被子,上有寒风刺骨,下有铁板冰人。她把被子的一半推给小卢,自己睡在外边挡风。小卢的脚露在外面,她又脱下毛衣给搭上。小卢咳嗽,她询知小卢患有慢性病,仍在农村艰苦斗争,心疼地说:‘你身体不好,到重庆后一定要去医治一下。’并立即写了一张条子,叫他去找陈作仪——竹筠的一个联络点,要陈负责给小卢检查治疗。她强忍住自己的巨大悲伤,像往常一样用极大精力去关心别人。她把减轻别人痛苦作为战胜自身痛苦的一种力量。”
小说还真实还原了江竹筠在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后,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难友们受之鼓舞,纷纷给她写信表达他们的敬佩之情,其中何雪松代表难友们写给她的《灵魂颂》在渣滓洞集中营里久久流传:
你是丹娘的化身,
你是苏菲亚的精灵,
不,你就是你,
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诗歌把江竹筠比作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女英雄丹娘和沙俄时期反抗强暴的苏菲亚,对江竹筠顽强不屈的意志给予由衷的赞扬。江竹筠给难友们写了回信,表达了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留下了“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铮铮誓言!
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也曾是江姐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时的难友。罗广斌的一篇回忆文章《我们的丹娘江竹筠》,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进一步印证了小说《红岩》中江姐英勇顽强的真实性:
在杀人魔窟中美合作所的极刑拷问下,她受尽了老虎凳、鸭儿浮水、夹手指、钉镣铐等等各种各样酷刑,特务匪徒没有从她身上找到丝毫线索。她晕死三次,每次,被冷水喷醒转来时,又继续受刑。凝望着连自己也认不出来被摧残的身体,和凝结着仇恨的遍体血污,嘴唇倔强地抽动着,她说:“我是共产党员,随你怎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