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逍遥游|庄子逍遥地做自己的风景!】提起庄子,很多人都会想起高中那一篇看不懂的《逍遥游》。那篇看上去不知所云的《逍遥游》是很多人高中时的噩梦,因为它不仅篇幅长还难懂。与其说《逍遥游》难懂,倒不如说《逍遥游》的解释不止一种,没有个定论。
不像别的课文,大多有唯一解释,好理解。理解对了,自然就好记下来。我记得在那天讲《逍遥游》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只是很详细的翻译了这篇文章。至于它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思想,老师说的很模糊。
文章插图
逍遥游像是个推土机一样推翻了我以前对庄子的印象从前我对庄子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无为而治"四个字。那时候年纪小,不能真正理解庄子,总觉得他是个不求上进的人,比起孔子周游列国,复兴周礼的那一份勤勉,甚至有些瞧不上庄子。直到学习了《逍遥游》这篇课文之后,方才被文章字里行间的潇洒不羁深深吸引,从鲲鹏到朝菌蟪蛄,从天上到地下,从神话到现实。作者的思想极其跳跃,像一阵抓不住的风。于是,开始去深入了解庄子,读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看关于他的记载,了解他的为人。而后发现他并不是从前想象的那样,他不是不求上进,他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更多的就和他自己直接联系起来。那就是从他内心发出的声音,不为外界所左右。他发出这种声音只是为了尊求自己的内心,别无所求。
文章插图
庄子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他的作品大多天马行空,从不局限于某一点。所以一般人在理解起庄子的作品时,总是会觉得很困难。因为庄子的作品大多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读庄子作品,会让人感觉自己在看层峦叠嶂的山峰。你能感受到山峰的美和山峰的存在,但是你始终不能给山峰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多人感觉读庄子的作品像是在读哲学,那些藏在作品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太空灵太微妙。或许你认为作者的一句话要表达的是某种意思。
文章插图
但实际上他却并不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常说读书就是像和这个书的作者在进行深度对话,但是在读庄子的作品时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的作品太天马行空,他的思想太跳跃,总是令人觉得以仅有的学识根本就追赶不上他。又何谈与他进行深度对话呢?但是庄子的作品并不是生涩难懂的。相反,比起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的有一些作品,庄子的作品很好读,也不难理解。庄周在写作时对语言驾驭的是炉火纯青,他常常把一些微妙难以言说的哲理用一些简单的话去解释,从而引人入胜。所以庄子写作喜欢用寓言。他喜欢用一些故事来解释深奥的道理。有时候觉得,读庄子的作品就像是和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在对话。
文章插图
他很随意,没有架子。他从不主动开口,却对你的问题有应必求。他和那些刻板他老头不同,他不跟你讲滔滔不绝的大道理,晦涩难懂。他把这些道理用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你。用心的人,在看完他的东西之后,会觉得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不思考的人,看完之后并不会有所收获。反而觉得这老头啰嗦。想大家一直说的大智慧大约便是如此吧。庄子生性就潇洒不羁,从不愿意受到世俗的归束。他有时候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就像是疯子一样。他的妻子离世,他不但没有痛哭流涕。反而以盆为鼓,击盆高歌, 完全看不出一副丧妻之痛的样子。他的好朋友惠子见他如此疯癫,便骂他,骂他薄情寡义。可庄子却认为,人生轮回和四季交替相同,生死只是顺着自然规律行事。妻子虽然死了,但人却仍然安睡在天地之间。所以,他不必深陷悲伤,不能自已。
文章插图
庄子并非薄情寡义,更不是什么疯疯癫癫之人他在妻子离世之后,鼓盆而歌是因为他能看淡生死。或许在庄子看来,平静的接受妻子离世这件事,是对妻子的最后最大的尊重。庄子和世间俗人不同,不贪生也不畏死。庄子尊重一切自然规律,这和他的无为而治的观念不谋而合。有人说,孟子也重视自然规律。还提出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观念。可是庄子和孟子的这样尊重自然是两个不同的观点。孟子的尊重自然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最终还是要造福人类。而庄子只是纯粹的认为应该尊重自然。在庄子的观念里,他并没有想利用自然做任何事情。在他看来,顺应天道,摒弃人为,才能够与天地相通,成大造化也。所以庄子从来不主张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他很讨厌那些繁缛的礼节,他愿意做一个无拘无束,真正逍遥自在的天地间的人。这一点恰好和孟子相反。孟子会给斧进入山林,定时间,定规矩。
- 康女士|庄子《逍遥游》里的鹪鹩你见过吗 有一只跳进了郑州之林
- 扫地僧|张三丰在《天龙八部》是什么水平?扫地僧别想,逍遥三老都不如
- 疏泄|逍遥丸及其加味
- 高阳台|杨鑫诗词20首:骑鹤逍遥无寸望,买山缥缈是嗟声
- 淄博师专|生当有为
- 纪渻子|这些成语原来出自《庄子》,但古今词义已大不相同
- 庄子|有一种聪明,叫“安静”
- 特种兵|特种兵组团叛变,杀死上千名军警,至今逍遥法外
- 英国议会|美国“绿河连环杀人案”:凶手逍遥法外20年,控方用免死换其认罪
- 一念逍遥|eStar零封GK重回S组头名,成首支胜者组战队,全员对位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