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子,一定是这样的形象,其中在这里却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是道学创始人,著名思想家,为不可多得的先贤之一。他所主张的道学思想至今仍深刻的影响着绝大部分中国人,而其唯一存世著作《道德经》,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是被诸多外邦之客所追捧,成为除《圣经》以外被译外文书销量最多的文化巨著。
文章插图
然而就是这样一代伟大人物,在交给尹喜五千字真言后,骑着青牛,淡然走出函谷关,自此关于他的一切,在史书上戛然而止。那么老子为什么要西出函谷关,他出了关后究竟又去了哪里呢这难免不引起人们遐想翩翩,诸多学者也对此众说纷纭。
老子为何西出函谷关
要探究老子为什么出关,首先得来了解老子在出关前的生活。老子在出关前一直担任周朝的守藏室史,类比现在的话就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一类的官员。这就导致了当时周朝收集的大量史时书籍(当然包括记录商、夏乃至上古时期的珍贵材料),基本上老子都可以有机会阅读,就连孔子也两次求教于老子。
文章插图
有一种说法即建立在以上基础上的,他们认为老子西出函谷关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给孔子的问题——“关于神”一个满意的答复。因为大家知道孔子本身对于“神”是敬而远之的,这点可以参考《论语.述而》或者《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则神在”。而孔子两次求教于老子,都是询问关于“礼”,礼在说文里的意为举行仪礼,祭神求福。而对于此时来说,它更涵盖于周礼——周王室祭祀神灵的仪式。他们认为孔子此时问老子于礼,就是想得到老子拿得出手的史实材料,证明神的存在。老子当时拿出了什么材料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的即为《周天子传》(穆天子传奇),里面讲述的是周穆王西行见西王母的故事。但如果是这样一本书,那么孔子自然不信,故这种说法认为老子西出的原因之一即为寻找上古神迹。
文章插图
第二种说法大意为,老子西出函谷关是对周王朝的衰落感到有心无力。这种说法认为,老子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政治展望,而当时的环境却是,王室衰落,诸侯并起。四处都是诸侯之间相互吞并的战火,而他所处之地—周王朝却越发衰败,无力改变这种场面。这些与老子的政治主张太过于遥远,故老子愤怒而去,西出函谷关四处游历,寻找一片远离世俗的境地,继续感悟大道。
文章插图
第三种说法觉得,因为老子所任职位期间,在周景王去世后,王室内部起了内讧。其中出了一个王子朝这样的叛徒,他将大量的周王室所藏典籍偷走,并将他们带到了楚国。老子这时候正担任者收藏室之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其原本又是楚国人,就更与此事有些“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了。是故,这种说法的人认为老子是为了躲避牵连而西出函谷关,前往西部夷人之地。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说法,即是老子是怀着博大精深的一身学问,前去感化蛮味十足的西夷。这中说法的依据是为,老子坐骑为青牛,青一字为东方青帝的代名词,亦为生机勃勃的象征;牛又是耕地之用,象征开化万物。故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即为来自东方的文明使者去感化当时西方的蛮夷,给其带来先进的生产知识与哲学思想。
文章插图
对于老子为何出关,也许真相永远只存在于老子的心中。但对于我们后辈来说,为什么又不能感悟一下老子当时的那种气魄呢所以对于你,你更倾向于哪种学说呢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究竟到底去了哪
《史记》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莫知其所终,是史书对于老子的最后之言,而关令尹喜或许能隐约感知到这位至贤这一去便不在复返,故强行使其在华夏大地上留下最后恢宏一笔。因老子出关之后,再无一史书言其踪迹,故此成为大家乐此不彼的历史谜团之一,古来学者众说不一。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智人|沂水跋山旧石器遗址,为何会改写东亚现代人类起源史
- 责权利|微软食堂为何会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只因为这一点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
- 收复|郑成功身为海商,为何敢抗“天下之师”,还能“抽空”收复台湾?
- 筋斗云|孙悟空为何打死六个凡人?把他们的名字连一起,你会发现一个秘密
- 音乐会|音乐剧新人为何涌向上海?
- 孙悟空|孙悟空为何要杀6个凡人六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隐藏着一个秘密
- 北市|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 丁元英|丁元英为何从不与人计较,看了3遍《天道》,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