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曾国藩:“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在现实中 , 责任越大的人 , 管的事情越多 , 管的事情越多 , 那么他说的话也会发挥出越重要的作用 , 因为这就叫话语权!
你看几乎所有的社会都是这样 , 话语权 , 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 尽管古人总是教导我们“祸从口出”一定要谨言慎行少说话 , 但事实上 , 所有人都在拼命奋斗 , 想要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 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实现自己的意愿 。
【历史故事】曾国藩:“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文章图片
曾国藩
当然 , 话语权和说话的多少 , 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 因为在生活中 , 那些喋喋不休说个不停的人 , 往往人微言轻 , 而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人 , 可能很少说话 , 但只要一开口 , 起到的就是决定性作用 , 或许这也算是“人狠话不多”!
那些权力很小 , 但却喜欢说得多管得宽的人 , 往往是刚刚步入社会的愣头青 , 只有当他经历了很多之后 , 才会明白说得多管得多 , 并不是件好事!
来说一个故事 , 说谁呢?咱们来说曾国藩!大家知道曾国藩是出身于一个耕读家庭 , 什么叫耕读家庭?耕读家庭 , 其实就是普通的农民家庭 , 在农忙之余抽空读点儿书就叫耕读家庭 。
【历史故事】曾国藩:“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文章图片
曾国藩
后来曾国藩考中进士当上了朝廷命官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他老家的亲人也因此被当地人争相巴结 , 因为背靠曾国藩这棵大树 , 他老家的亲人也相当于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
比如曾国藩的父亲 , 从前也是个说话没人听 , 老实巴交的农民 , 儿子当上大官以后 , 那就不一样了 , 连当地的县令都得恭恭敬敬地听他这个老太爷说话 , 找上门来求他办事的亲戚邻居更是络绎不绝 。
如此一来 , 曾国藩原本老实不善言辞的父亲 , 也变得越来越喜欢说话 , 而且揽下了不少别人请托的事情 。
【历史故事】曾国藩:“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文章图片
曾国藩
曾国藩知道以后 , 特地写信回来说“我家既为乡绅 , 万不可入署说公事 , 致为官长所鄙薄 。 即本家有事 , 情愿吃亏 , 万不可与人构讼” 。
曾国藩这封信 , 是嘱咐他的父母 , 要他们在家的时候少说话少管闲事 , 更不要打着他的旗号替人办事 , 即使自家有事 , 也要秉着宁可吃亏也不与人争的原则 。 在曾国藩的多次劝说以后 , 他的家人从此恪守本分谨言慎行 , 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家风评价 。
曾国藩有个弟弟 , 叫曾国潢 , 曾国潢没有读书的天赋 , 所以他一直留在家里照顾老人 。
【历史故事】曾国藩:“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文章图片
曾国藩
【历史故事】曾国藩:“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有时候曾国藩也会有一些相关的事情 , 要这个弟弟往来于当地的官府 。 曾国潢虽然不是官场中人 , 但是因为哥哥曾国藩的缘故 , 却很有面子 。
时间一长 , 曾国潢也同样犯了“话多管闲事”的毛病 , 后来曾国藩对他提出了非常严厉地批评 , 要他“见人少说话 , 遇事少掺和” 。
实际上 , 曾国藩不仅对家人有这样的要求 , 他自己为人处世 , 同样也是秉承“见人少说话 , 遇事少掺和”的原则 , 他甚至认为“见人少说话 , 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
【历史故事】曾国藩:“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文章图片
曾国藩
对于普通人而言 , 这种处世原则更有必要 , 您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种“自扫门前雪”的冷漠 , 少说话 , 少管闲事 , 其实是留出必要的社交距离 。
管好自己的嘴 , 做到心中有尺 , 说话有度 , 其实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锻炼的修行 , 如果你位高权重 , 一定要像曾国藩一样有着高度自律的原则 , 如果你人微言轻 , 则更要谨言慎行 , 当你真正理解“见人少说话 , 遇事少掺和”这句话的意义时 , 才算是一个活得清醒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