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赵士祯:宋太祖赵匡胤后裔,研制掣电铳、迅雷铳、鲁密铳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 赵士祯给皇帝献上“迅雷铳” , 经过改进后可以连发四十弹 , 算是现代机关枪的原型 。 明朝火器史上 , 沐英、赵士祯、徐光启 , 都成就斐然 , 其中赵士祯影响最大 。
【爱历史】赵士祯:宋太祖赵匡胤后裔,研制掣电铳、迅雷铳、鲁密铳
文章图片
赵士祯 , 浙江乐清人 , 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 对热兵器颇有研究 。 1578年 , 赵士祯担任鸿胪寺主簿 , 八品官职;1596年 , 赵士祯升任中书舍人 , 从七品官职 , 没啥影响力 。
从仕途上看 , 赵士祯没啥亮点 , 但在研究热兵器上则贡献很大 。 嘉靖年间 , 浙江是倭寇重点“关照”的对象 , 倭寇擅于使用火器 , 尤其是鸟铳 , 给赵士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万历年间 , 中亚、西亚雄主土耳其崛起 , 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 在热兵器的使用上很有一套 。 朵思麻 , 土耳其派来明朝进贡的使臣 , 专门管理火器 , 赵士祯与他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
从朵思麻这里 , 赵士祯了解到土耳其鸟枪、鸟铳、火绳枪等热兵器的制作与使用原理 。 赵士祯善于学习 , 掌握了相关的资料 , 并加以改进、创新 。
经过数年的努力 , 赵士祯相继研制出了掣电铳、迅雷铳、鲁密铳、火箭溜等热兵器 , 并在明军中推广开来 。
掣电铳 , 具备西洋铳与弗朗机炮的优点 , 移动方便、射速快 , 还可以跟明朝的“战车”搭配使用 。
鲁密铳 , 重七八斤 , 长六七尺 , 并配有钢刀 , 是土耳其火绳枪的改进版本 。 敌军冲杀 , 可以远距离射击;敌军靠近 , 则抽出钢刀 , 近身格斗 。
【爱历史】赵士祯:宋太祖赵匡胤后裔,研制掣电铳、迅雷铳、鲁密铳
文章图片
火箭溜 , 威力大、射程远、命中率高 。 再则 , 火箭溜重量不大 , 很轻便 , 在阵地战中大放异彩 。
迅雷铳 , 就是可以连续发射的火铳 , 起初连射5发 , 二次改进增加到18发 , 三次改进增加到40发 , 可谓是现代机关枪的原型 。
康熙年间 , 火器专家戴梓在迅雷铳的基础上 , 研制出“连珠铳” , 效率更高 , 再配合“子母炮”的使用 , 清军在征讨噶尔丹时连连获胜 。
赵士祯善于研制火器 , 并将其制作原理、构造图案、使用方法等详尽说明 , 编写成《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著作 , 印刷给将士传阅 。
明朝末年 , 宁远之战、锦州之战、松山之战、大小凌河之战、山海关之战、怀庆之战、扬州之战、潼关之战等重要战役 , 火器都是起到“定鼎”作用 。
无论是明军、清军、农民军 , 如果没有热兵器的帮助 , 结果也是一败涂地 。 松锦之战第一阶段 , 明军以火器突袭 , 多尔衮连战连败 , 若是明军骑兵给力 , 估计就是清朝什么事情了 。
清军在松锦之战中逆袭 , 是皇太极御驾亲征 , 并携带24门“红衣大炮” , 才扭转了颓势 。 扬州之战、潼关之战 , 清军都是等“红衣大炮”到来 , 才敢进攻 。
【爱历史】赵士祯:宋太祖赵匡胤后裔,研制掣电铳、迅雷铳、鲁密铳
文章图片
明清时代 , 热兵器无疑是主流 , 谁能走在前列 , 就可以在战斗中压倒对手 , 赢得胜利 。 明朝初年 , 沐英改进火铳 , 发明“三段击”战术 , 平定西南 , 击败缅甸 。
永乐皇帝朱棣 , 建设专业化的热兵器部队 , 即“神机营” , 以火器、火炮为主要作战武器 , 配合骑兵、步兵作战 , 威震塞北 。
赵士祯改进火器 , 发明掣电铳、迅雷铳、火箭溜、鲁密铳等兵器 , 在明军中推广开来 , 在明朝中后期的军事作战中影响巨大 。
徐光启 , 向意大利人利玛窦学习 , 研制多种火器 , 并提出组建30万专门使用火器的部队 , 一举平定辽东 。 可惜 , 明朝财力不足 , 内部相互倾轧 , 没能实现 。
戴梓发明的“连珠铳”、“子母炮”等热兵器 , 在清朝初年无疑具有领先水平 , 傲视同时期的其他国家 。 康熙三征噶尔丹 , 乌兰布通之战、昭莫多之战 , 验证子母炮威力的强大 。
遗憾的是 , 康熙皇帝并未重用戴梓 , 其所发明的“连珠铳”也没有推广开来 。 再则 , 清朝固守“骑射为本”的祖宗家训 , 对热兵器的研制、推广并不上心 , 让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吃尽苦头 。
【爱历史】赵士祯:宋太祖赵匡胤后裔,研制掣电铳、迅雷铳、鲁密铳
文章图片
赵士祯一生 , 仕途不顺 , 为了研制火器 , 散尽家财 。 同乡诗人何白赋诗:“散尽千金空四壁 , 秋风萧瑟卧文园 。 ”却功在国家 , 彪炳千秋 , 值得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