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得资讯|在仙桃他与小米雷军齐名,靠两台租来的破电脑起家,今身价404亿( 二 )


十年一剑 , 一个终端打天下
万得不做“民工”卖产品的思路与陆风对布隆伯格的研究密不可分 。
1997年 , 布隆伯格自传《我是布隆伯格》出版 , 里面讲述了华尔街的明星证券交易员迈克尔·布隆伯格如何通过一种名叫“彭博终端机”的产品开始他的创业 , 并让彭博公司在15年内成长为跟道琼斯、路透齐名的金融信息服务巨头 。 布隆伯格这样讲述他面临的机会:1982年的时候 , “有比我更好的交易员和销售员 , 也有比我更好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 , 但没有人像我这样既懂得证券和投资业 , 又知道如何让计算机把所有信息电子化 , 通过网络以最简便的方式传输给用户 。 ”
此时 , 陆风才认识到这个行业在国际上已经做得很大了 , 这个行业还有个名称 , 叫做金融数据服务行业 。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看到路透的终端时被震惊的感受 , 这个终端居然有这么多的功能和丰富的数据内容 。 陆风说:“虽然中国的金融发展当时并不好 , 但我从那时候开始就坚信 , 中国也会有自己的金融数据服务行业 , 这个行业会有光明的前景 。 ”
上世纪90年代末 , 陆风曾经带领万得管理团队到美国专门考察彭博公司的终端机及其商业模式 。 让他备受震动的是 , 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 , 彭博在全球卖出了7.5万个彭博终端机 , 营收达13亿美元 。
2000年 , 互联网热的时候 , 陆风面临着选择 。 行业内的几家公司都转向了互联网 , 但他没有动摇 , 还是坚持以数据为核心 。 陆风说:“经历过数次金融市场的波动 , 我们最后没有转向互联网公司那种烧钱的模式 , 但我们采用了互联网的技术 , 并使得所有的信息数据化 , 使数据成为一种结构化的东西 。 在这个行业里面 , 万得坚持下来了 , 这种坚持正是万得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
自2003年起 , 陆风铁了心要开发一种类似彭博的金融信息终端 , 他开始按图索骥 , 从设计万得终端产品到内部管理风格 , 都在学习彭博 。 万得资讯金融终端刚开始做得比较粗糙 , 但陆风将做好的终端给券商和基金等机构用户去免费试用 , 然后不断地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 , 直到比较完善 。 跟彭博终端机一样 , 万得金融终端也强调用户界面的友好 。 万得金融终端系统中所有的投资品种、模块和功能操作都能通过快捷键进行命令操作 , 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可以任意跳转 , 其终端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设计 。
多年来 , 陆风视《我是布隆伯格》一书为值得膜拜的创业“圣经” , 要求万得中层以上的员工必须看 。 他经常说一些很有渲染力的豪言壮语 , 给员工描绘一个很好的未来 , 员工的心理和工作状态受他的影响很大 , 一心要把事情做好 , 把万得资讯做成中国彭博 。
在2005年之前 , 几乎没有人重视数据 ,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比谁钱多、庄股横行的市场 。 国内100多家与万得从事相似业务的竞争者 , 都纷纷倒下了 。 陆风说:“其中也有比我们公司规模做得大的 , 但他们都没有坚持下来 , 一个原因是他们坚持不了 , 另外他们觉得这个行业没有希望了 。 ”
大浪淘沙 , 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 , 万得坚持下来 , 并迎来了转机 。 万得的数据产品也历经演变 , 从wind导航系统、到万得金融终端 。 从售卖软件 , 到售卖服务 。 公司找到了更加成功的商业模式 , 万得的市场容量也发生了数量级的变化 。 “金融行业有多少从业人员 , 我就可以卖多少终端!”
2005年 , 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 , 整个金融市场急剧放大 , 万得资讯的业务随之开始爆发 , 以至于发展到业界人士所说的 , 陆风几乎可以坐地收钱 。 无论是券商、基金还是银行机构的专业人士 , 想要使用万得资讯的服务——万得金融终端和金融数据库 , 都需要预先支付一年的服务费用——一个登录账号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 从最初的2000个客户端到2007年底的25000个客户端 , 市场容量增长了12倍多 。 2007年 , 万得资讯的收入达到1.2亿元 。 之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 , 万得在中国金融业界的数据服务领域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
2007年11月 , 万得正式更名为: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功的股份制改造 , 标志着从此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 除了要有远大的目标、执著的精神、还要有正确的战略 。 早在2003年 , 陆风就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至2008年 , 公司实现金融专业化 , 专注国内的数据金融信息专业化战略 , 建立Wind资讯的核心优势 , 达到绝对优势地位 。 到2012年 , 实现金融信息多样化战略和全方位的服务模式 。   2012年后 , 实现金融信息增值化战略 , 以金融信息服务为龙头 , 向金融增值服务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