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我国的六大名著,5部被拍成了电视剧,为何最后一部没人敢拍

四大名著大名鼎鼎,是我国最好的四部古典名著,《红楼梦》更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巅峰之作,至今其他作家的作品都难以超越,不过我国原本有6大名著,因为两部作品中的内容原因,被从中取消了,取消了这两部名著就是名气很大,很受读者喜欢的《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不论是四大名著,还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都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它们都是趣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名作,同时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的读者。因为它们读者多,所以拍成影视剧后,有读者的追捧,可以保证收益,正因为资本逐利的本质,这些名著不断被拍成影视剧。
聊斋志异|我国的六大名著,5部被拍成了电视剧,为何最后一部没人敢拍
文章插图
其中最经典的是86版的西游记,它当时可以说火遍全国,被各大卫视一遍一遍播放,赚取了巨额利润。同时其他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拍成了影视剧,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其中《聊斋志异》比较受导演的冷遇,关于它的影视剧不多,还没有出现一部专门拍《聊斋志异》全部内容的影视剧,但它里面的不少故事,还是被人们拍成了影视剧。例如大家喜欢的《画皮》、《聂小倩》、《倩女幽魂》等电影,就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其中王祖蓝扮演了聂小倩,还成了一代经典的影视形象。但是相对于《聊斋志异》在导演那里的冷遇,《儒林外史》结局更惨,它几乎被导演打入了冷宫,没人愿意拍《儒林外史》的影视剧。
聊斋志异|我国的六大名著,5部被拍成了电视剧,为何最后一部没人敢拍
文章插图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成书于乾隆年间。这部作品主要放讽刺乾隆时期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读书人和僵化的科举制度。《范进中举》就出自《儒林外史》,它刻画了范进中举后的种种丑态,以及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揭露了八股文对读书人的毒害和社会中的各种丑态。《儒林外史》是一部刻画现实的讽刺主义小说,它是由几十个简短的故事构成的,刻画了很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后人对《儒林外史》的评价非常高,鲁迅评价《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称赞《儒林外史》“精工提炼”,给予了它极高的肯定。《儒林外史》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日语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一部很受读者认可的顶级名作。
聊斋志异|我国的六大名著,5部被拍成了电视剧,为何最后一部没人敢拍
文章插图
但就是这样一部文学价值很高,广受读者推崇的作品,却没有导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将它拍出来,并搬上荧幕。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导演,《儒林外史》虽然是一部质量极佳的作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和内容却不适合搬上荧幕,《儒林外史》中的故事,主要以《范进中举》这类批评讽刺性的文章为主,也就是说它呈现的负能量的东西要远多于正能量的东西,所以可能会对观众带来负面影响。《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官场和读书人的小说,例如范进,他中举之前过得很落魄,周围人都瞧不起他,但是中举后,他的境况立马得到了改变,还兴奋地出现了疯癫情况,他的岳父胡屠夫等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作者用《范进中举》等文章讽刺了社会和读书人。任何时候都有读书人和官员,若将这类作品拍出来,可能会得罪读书人,从而引来口诛笔伐,所以导演不愿碰。
聊斋志异|我国的六大名著,5部被拍成了电视剧,为何最后一部没人敢拍
文章插图
《儒林外史》是一部比较深刻的揭露现实的作品,它和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这些有很大差别,要真正读懂《儒林外史》,还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所以它对观众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儒林外史》多是描写读书人的,它也对演员的阅历、文化素养要求比较高,所以综合因素下来,大多人不愿碰它。还有,《儒林外史》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但它选择的角度多是社会的阴暗面,也就是“负能量”很多,若将它搬上荧幕,会给人一种压抑之感,所以在提倡“正能量”的今天,这些作品不容易搬上银屏,同时也不提倡搬上荧屏。还有《儒林外史》有56回合,是由很多的小故事构成的,每个故事的主人公也不一样,这就导致《儒林外史》这本书中的故事缺乏连续性,且主人公都很多,这会增加拍摄的难度,而且需要的演员多,投入成本大,所以很多导演就不愿拍了。这也是《儒林外史》至今没有被拍成电视剧的重要原因,不过《儒林外史》是一部好书,值得我们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