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守艺|土与火之歌
黑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都出土过黑陶器物。1928年,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了大量的黑陶,揭开了龙山文化光彩的一页。河北馆陶,地处“齐鲁燕赵”交界之地,“馆陶黑陶制作技艺”于2006年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馆陶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俊廷,出生在这里。
文章插图
殷俊廷建立的陶艺文化创意园,就在邯馆高速馆陶入口的附近,一组仿古建筑集成的空间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制作工艺精美的黑陶、红陶和彩陶展品,装饰技法则涵盖了手绘、镶嵌、雕刻、镂空,等等。在安静的展厅里,我们与创作者殷俊廷相遇,他平和、理性、谦逊,恰如黑陶那沉静深邃的色泽,有种让人静下来的定力。
一
800℃的热爱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中,对制陶技艺有这样的概括:“水火既济而土合”。
关于陶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先民用藤条或木条编制成器物,外面抹泥、烧制使用,渐渐发现其实没有中间的支撑物,也可以做成容器;还有一种说法,那时的人类掘地为坑、烧煮食物,而后渐渐诞生了陶器。总之,陶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
文章插图
馆陶处在黄河中下游,而制作黑陶用的泥土也大多采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这里的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黏性大,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的质感,很适合制作黑陶。相传,馆陶县有座山叫陶山,“馆陶”之名或许就源于此。
馆陶黑陶,有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殷俊廷说:“馆陶黑陶选用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这种材料可塑性好。通常,新采来的红胶土,我们会放置一年,让它经过发酵再用。这样的红胶土不易开裂,延展性好,且使用方便。”
经手工淘洗澄泥到拉坯、修坯,再到绘画、雕刻、砑光、晾干,直至烧制……十几道工艺,让殷俊廷着迷了半辈子。虽然已经60多岁了,他还是常常自己去烧窑。
“黑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制作全部是手工,且烧制温度十分重要。像瓷器温度较高,一般都在1300℃左右,陶器则在800℃到900℃。”殷俊廷说,“黑陶之所以呈现黑如漆的色泽,主要还是其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烧制方法。”
“封窑熏烟渗碳”制作工艺是先由小火烘,待到窑温升起来,再大火烘焙封窑。烧制过程也就是氧化还原和渗碳过程,浓烟在窑内通过渗碳,将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使胎体呈黑色。黑色一直渗透到陶的里层,品质好的黑陶,打碎后的陶片黑色均匀,看上去像是由黑色泥土烧制而成的。
“工艺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来的,黑陶烧制难度大,成品率较低。前期烧窑不懂,烧出来80%都是坏的,因为胚体是不能回潮的。比如说现在是天气很好,马上就要下雨了,潮气进到陶体上了。陶体一松,再一烧,坏的几率很大。”殷俊廷说,“这世界上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件手工黑陶,传统手工技艺的手法机器代替不了,所以每件亲手创作的黑陶都是孤版,不可能完全一样。”
每一件器物上的纹路,都是从制陶人的指纹摩挲出来的。一块自然态的陶泥,通过精心设计和火的淬炼,最终成为质地细腻、造型精美的黑陶艺术品。当这些器物融入人的情感与思想,便有了温度。殷俊廷凝望着这些作品,那些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情感被唤醒,从前的生活方式与生命体验通过一件件作品辉映着当下的生活。
文章插图
二
“叛逆”地坚持
殷俊廷1959年生于馆陶县,父亲和爷爷都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劳动力短缺,家人希望殷俊廷可以下地干活,但热爱绘画的他,纵使下地背着粪筐走在田间地头,也不忘画画。“常常是牛在前头走,我在后面画;人在地里干活,我在田间地头画,画的都是田间地头的劳动场面。休息的时候,我也画田地的风景。”
殷俊廷喜欢绘画,对他来说,一笔一画简单往复,不断丰满着他的精神世界,在画笔的流转中,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我是真的喜欢画画,到现在我依然把绘画放到第一位,黑陶是放在第二位的。”
买不起画纸,就用别人剩下的废本儿、邻居家的窗户纸,甚至田间的土地都是他的画纸。那时殷俊廷的绘画表达,充满最原始的审美情感和人生场景。
- 遗址|罗马遗址出土谜样的面具,经过研究,发现罗马的戏剧和现代不一样
- 腌黄瓜|火腿土豆沙拉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小软饼|时蔬土豆小软饼
- 锅巴|锅巴土豆片
- 黄椒块|干锅土豆虾
- 祭祀|红土: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
- 新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
- 土豆炖猪肉|豆角土豆炖猪肉
- 西红柿|香汤闷西红柿茄丁青椒土豆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