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岳州窑青瓷带承盘三足炉(局部)此器呈上足炉,下承盘结构,卷唇折沿,炉身直壁,腹承稍收,下置三兽蹄足,足略有外撇,足下有平底承盘。器物内、外均施青釉,釉面匀润,开细碎冰裂纹,底部露胎,有垫烧痕迹。端庄炉身合以玉立三足,犹显清举之态。处处细节传递着“达意于器,赋礼于物”的造物理念,彰显简约脱俗的审美风尚。三足炉主要结构为炉身、三足与承盘,炉身一般呈盏形或筒形,三足多作兽蹄足或矮圆足,其下承盘多为斜直腹平底承盘。此形制多为金属或陶瓷质地,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大部分集中出现于东晋至六朝时期:其中东吴至东晋时期的三足炉造型较敦厚,如南京南郊谢琉墓出土的东晋晚期三足炉,炉身呈现盏形,器足短矮;至六朝时期,三足炉的高度有明显增高趋势,炉身由上而下斜收明显,三足修长,清拔端庄。
文章插图
东晋-三足炉 南京南郊六朝谢琉墓出土三足器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鼎立的三足。三足从实用器具发展而来,至后来出现的三足鼎多用于祭祀、礼仪,是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成为承载着中国礼制文化与意识形态的重要文化载体。三足炉也带有神圣的内涵,在江苏省丹阳吴家村南朝墓出土的羽人戏龙砖画中就清晰地描绘了天人手捧三足炉,指引游龙的情景。
文章插图
南朝-羽人戏龙砖局部 南京博物馆藏图中的三足炉三足特征明显,置于平底承盘之上,正与本器特征相符。图像中于三足炉的上方绘有青烟或者火焰,可能是作为沟通天地神灵的重要纽带,象征着汉晋时人“长生不死”、“羽化成仙”的美好愿望。可作参阅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例六朝青釉弦纹带托三足炉以及南京江宁博物馆藏的一例六朝青瓷莲瓣纹带承盘三足炉,其中的莲瓣纹应收到佛教的影响。
文章插图
六朝-青釉弦纹带托三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南北朝以后,三足炉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佛教仪式中,行“香”之供养。慧琳《新集浴像仪轨》就记载唐以前浴佛规程中,僧徒应诵词、执香炉礼拜,“又令一人手执香炉虔恭胡跪,梵音称诵三归依赞”。至隋唐时期,三足炉与佛教的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三足炉演化为四足、五足香炉,如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的一例唐代四足炉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一例铜质五足炉,这类多足香炉多出自寺庙遗址或塔基地宫,如法门寺地宫与临潼县庆山寺遗址都出土了相近的铜制多足炉。
文章插图
南北朝-铜质五足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4、北齐至隋安阳窑白釉熏炉模型
文章插图
北齐至隋安阳窑白釉熏炉模型
文章插图
北齐至隋安阳窑白釉熏炉模型(局部)此器盖身一体,应作明器,体量小巧,美在掌中。造型承汉代博山炉遗风,炉形若花蕾,炉身呈圜底碗状,上覆盖,盖高耸如山,顶上饰覆莲纹宝珠。底座作高足浅盘,盘中央立空心矮柱以承炉身。胎体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釉面温润可人,开片极为细腻,为隋代白釉器物之精品。炉盖透镂多个“6”字形出烟孔,身饰剔刻仰莲纹,细节之处无不透露其背后的宗教气息。博山炉,博山取重重山峦之意,象征着古人对仙山的崇拜或对长生不老的朴素愿望。据考,博山炉较早出现于西汉早期,流行于西汉中晚期,其后出现断层,而后到东汉中晚期又略有出现,多为铜质或陶瓷材质。西汉海昏侯出土的一例青铜错金银博山炉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汉代青铜凤鸟博山炉,美国底特律艺术博物馆藏有的一例汉代陶熏炉均带有高足及盘状底座。
文章插图
汉 青铜错金银博山炉 海昏侯墓出土
文章插图
汉 青铜凤鸟博山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插图
汉 陶熏 美国底特律艺术博物馆藏此类博山炉制式有着深层的含义,承盘博山炉似乎是对海中仙山的模拟。在古人的想象中,遥远的东方与西方都是仙人的居所,西方的昆仑和东方海岛的蓬莱二山也形成了东西两大神话系统。在绥德杨孟元墓墓门竖石画像中就有西王母与博山炉同时出现的例子。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全卷以及局部鉴赏|赵孟頫 | 徐渭仁
- 中国历史|仇鹿鸣:七世纪前的魏晋,为何合久必分是一个主流共识?
- 眺望那远山——俄罗斯艺术家版画欣赏|鉴赏 | 俄罗斯
- 石涛写梅花,野趣横生|鉴赏 | 石涛
- 《老鼠偷油》鉴赏|齐白石 | 老鼠偷油
- 景德镇|“梁昱鉴赏”泼彩窑变瓷画港澳受青睐
- 江北风华·邹方臣 李恩成 韩斌书画鉴赏会在聊城举办|展览 | 书法家协会
- 鉴赏|鉴赏|修拉手稿
- 素描|鉴赏|朝戈素描